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政委:论扩张性政策的退出次序(7-10)

(2009-07-12 15:08:46)
标签:

扩张性政策

退出

财经

分类: 宏观经济(Macroeconomy)

 

                论扩张性政策的退出次序:先财政,后货币

 

                              鲁政委

 

                 2009年07月10日 14:20:2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基于全球性宽松政策及对其可能通胀后遗症的担忧,目前国内主流看法认为:财政政策应当继续维持,但货币政策应当微调。而在笔者看来,扩张性政策的正确退出路径可能恰恰应当相反,即应当扩张性财政政策逐步退出,然后逐步开始货币政策紧缩。

    因为如果货币政策先行收紧而扩张性财政政策维持,那么,很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在扩张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扩张性项目是银行信贷优先满足的对象,非国有部门难以获得信贷;货币政策一旦转向收紧,信贷额度再度变得稀缺,非国有部门将更加难以获得信贷。不仅信贷条件没有改善,而且财政支出压力的加大,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实体经济的税负。而5月份就已显示了这种令人担忧的状况:5月份财政收入出现了7个月来的首次正增长,但却是在过去主要税种收入来源如国内增值税同比下降4.7%,企业所得税下降8.9%的情况下,通过非税收收入大增130%取得的。

    融资条件严峻和实际税负加重,将共同令非国有部门营商环境恶化,由此削弱经济能够持续复苏的根基,一旦扩张性财政政策撤出就很可能出现经济“二次下行”的风险。事实上,既然经济真正回暖仍需确认,那么,逐步削弱财政刺激力度,观察经济的反应,就是一种渐进检验经济复苏状况的正确办法。如果在扩张性财政撤出过程中,经济形势依然总体平稳,那么,这说明经济真正回暖。同时,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随着经济的复苏,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会越来越大,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削弱了经济效率。

    因此,笔者建议,在未来宏观政策退出路径上,应当遵循“先财政退出,然后货币政策逐步调整”的路径,而不是相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