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信贷增长“非均衡”苗头引警觉(2009-1-8)
(2009-03-07 15:52:41)
标签:
经济财经汇率信贷投放通道杂谈 |
年末信贷“冲锋”引起警觉
有报道称,2008年全年累计新增信贷约为4.5万亿,而此前央行公布的2008年1-10月份累计新增信贷量尚仅为3.66万亿。这意味着,在2008年最后两个月中,金融机构信贷出现了一波猛烈的“信贷冲锋潮”;仅两个月时间就增加了约8400亿,占到了2008年全年新增信贷量的18.7%。给定11月份当月新增信贷4218亿元,可推断出12月份信贷大约再度增加了4200亿元。
我们此前曾指出,面对着4万亿的扩张项目,一定会出现一波信贷冲锋。我们预计,2009年第一季度的信贷投放量将可望达到全年4.6万亿预定目标的40%-60%。但需要担心的是,这种冲锋之后情况会怎样?因为在低风险的财政项目被瓜分完毕之后,如果经济依然没有显示出进入稳定上升通道的迹象,那么,金融机构的信贷热情很可能就会冷却。
可喜的是,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宏观部门的警觉。我们将12月3日国务院金融促发展会议在信贷方面的措辞与本次央行工作会议的措辞进行对比后发现,两处措辞已出现明显不同:在前者那里使用的是“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而本次工作会议使用的措辞则是“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总量……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进度,均衡摆布信贷资金……”措辞明显较此前国务院会议更为中性,显示出宏观部门已对2008年末出现的信贷“冲锋潮”表示出了相当的警觉。针对这种情形,央行明确提出要“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信贷投入的力度”。
此外,信贷投放效果也受到了央行的重视。与对信贷非均衡增长的关注一致,工作会议还提出,2009年要“全面推进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试点,进一步提高信贷政策导向力。”显示出央行对信贷投放效果信息的掌握提出了更高、更准确掌握的要求。根据笔者从一些试点地方查找到的资料,该评估对象主要包括对中小企业、“三农”、绿色信贷、房地产信贷、弱视群体,以及其他特定时期出台政策导向领域的信贷投放情况;每半年开展一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评与外评相结合。
调整人民币美元汇率无法避免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本次工作会议明确表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推动外汇市场发展,丰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
对比此前最近两次提及汇率的重要政府文件,本次央行工作会议的后半段表述增添新意,但前半段话却令人关注——“密切关注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这似乎意味着,2009年人民币美元汇率要更多看国际美元的走势;这进一步显示,人民币美元汇率问题已进入了宏观当局的政策“急救包”。可以预期,如果2009年美元重回贬值通道,那么人民币美元汇率可能保持稳定;如果美元总体维持强势,在出口退税等方式促进出口的回旋空间趋于用尽之后,调整人民币美元汇率必将最终会成为现实的政策。
而对于美元未来走势,当前市场流行“有一万种理由指向美元贬值”。如果这指的是美元更长期的走势,笔者无法否认;但对于2009年,笔者认为美元强势仍气数未尽。首先,就美元的对应币种来看,同样“有一万种理由指向欧元无法持续走强”,另外“还有一万种理由指向日元无法持续走强”。其次,就美元自身来说,也不支持美元年内走软。金融市场不稳,美元无法进入持续走弱通道;金融市场企稳,则势必全球资金涌入美国,争抢因危机而被低估的股票和企业债券,美元同样难以立即走弱。再次,美联储持续的“注水”是否必然导致美元走弱,还得看美元的货币乘数。而去杠杆化过程未完,决定了乘数将继续收缩,因此美元流动性本质上很可能并未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