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园,三
(2024-05-10 09:40:40)分类: 小园 |
之三,水景/石头
无水不成园,有水则灵。
水景建造,目前通常有两种方案。一是挖出需要的地形,覆土工布和防渗膜,堆叠石头插入植物即可,无论深浅都可以做到非常自然而舒展。二是用混凝土浇筑,因浇筑工艺所限,形态也受限。权衡两种方案之后,我保守地选择了后者,觉得更具长久的可能。
长方形的池子,要怎么围边才自然呢?
舒展的方敦敦的石头,并不好找,又得动用叉车、吊车、工人,不折腾了。花园挖土挖出很多大石头,自然又好看,却不易堆叠,摆放后总是不顺眼。于是,想到了汀步石。
千里迢迢从河北保定的大山来到江南小城,每一块板岩表面,仿佛铅笔随意描画的细小枝桠,植物根系已经变成化石了吗?穿过时光隧道,当我把一块块汀步石板拿起、放下,按当初设想的沿着种植边缘摆放后俯瞰,生硬繁杂,颇显多余。
板岩相对平整,又有一些厚度,何不试试呢?
最高处30公分,高度向两侧逐渐降低,围合起来渐渐低到一二块石头(是从小溪搬来的),再用散落的砾石和小石向外延展到草坪。最高处可以遮挡后面部分埋入地区里的净水循环桶。水池的一个尖角已经隐藏在板岩堆叠的小矮墙下,其余三个尖角,用大汀步石挑出来隐藏,上面摆放大大小小石头。目前看似有些过多的水景石头,等日后植物影影绰绰柔化石头的坚硬,就比较自然了。
汀步石,继续另一种功能设施。
水景东南区域,正好有一档台阶的高差。紧挨着水景矮墙,成L型走向的边界处顺势用汀步石堆叠了4、50公分高的小矮墙,中间通道用两段枕木作台阶,枕木长短不一,打破等长的呆板。这处小景,让视觉观感有一个层次变化,又提供了动线行走时高低错落,丰富体感。
通道矮墙启用汀步石是水景堆叠出效果以后随即而来的灵感。原本用于铺地的汀步石(约15平,1.4吨),改变计划以后剩余太多,随机应变能够用得恰到好处的消化,挺开心的。
5月20日,烈日已频频光顾,经过几次修改,终于完成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