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3
(2024-04-30 14:29:32)分类: 钢琴 |
4.16,第三节课。
老师,这周我可以来上课了。这天早上,我给老师发去信息。
最初老师就给我放松的态度:慢慢练,你想哪天来上课就哪天来,提前说就成。我想这是她那么多年来成人钢琴教学的经验总结吧,一来,在宽松的状态之下,先感兴趣、有信心,进而自我约束;二来,成人生活琐碎,没法按计划进行。
仍然约在晚上,19:00。这次,我带了一盆自己扦插的浅粉紫的马缨丹,正在开花。赏心悦目的小花一直开一直开,一直可以开到初冬。
按响门铃,门开处,老师着黑T,深棕宽松八分裤。柔顺自然的短发,蓬松着。枣红老花镜让皮肤显得白晰。这一次,肤质细腻滋润,状态显然比前几次年轻很多。
才四月中旬,潮湿,闷热,雨季似乎提前推送。忽高忽低的气温,从春节到现在上演了N次。常常提到的全球气候异常,在小城感觉越来越明显。
一口气走到六楼,闷热的天气,弹奏的紧张,也许,诸如此类让我满脸大汗,淋漓,没有停歇的意思。见我如此蒸腾,老师体贴地找来折扇,一边看我弹琴,一边为我打扇。
通过回课,老师可以看清我的状况。音准,节拍,完全没有问题。问题是需要纠正手型:断音,手腕自然下落,手指也是自然落下的,而我的动作太硬,有扔下去的嫌疑;连音,抬指没有到位,其余手指复位不及时;手,没有放松。
我好像又回到了最初,回放着自己。断音,连音,识谱,录视频,钢琴前台灯下的坐姿,,,,,, 以及那曲难忘的《欢乐颂》。双手配合,在以前的认知里觉得如此神秘和不可思议,那晚居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流利弹下来,无法置信地欢乐,欢乐到第二天身体不适。我总是先想到完成一首陌生曲子,忽略了最重要最基础的手型。
慢,是这次课上最大的主题和收获。慢,才有时间准备、思考、反应、关注、体会。慢,是纠正问题的所在。慢,是我以后练习要时刻提醒自己的。
熟悉的音符在老师指间,幻化成行云流水的旋律,悠扬,动听,享受又羡慕。时间不语,但它总是会给到无法言语的美。任何需要时间积淀的,都是相通的。
回家,慢下来。第三节课,新曲加新乐理,实质仍然是左右手的训练,反反复复。也只有在反反复复的练习当中,才会积累,感悟,矫正,熟练,进步。
曲子由短到长,由简入繁。它总是由一个个音符组成一段段小节,再由小节连成长句。右手左手,对应着上下两条曲谱,识谱落键,合起来,成型。
可是一曲《波西米亚之歌》,其中一句,左手右手同时弹奏各自音符,不像以前总有一只手是单音,有喘息机会。分别弹,弹得流利,可是一经合成,不知所措,呆滞在那儿。是第三堂课回家练习的16首曲子里对我来说的无厘头,咬牙切齿,燥热澎湃。
慢,专注,努力记忆。左右手分别弹奏熟练,尝试一点一点合起来。渐渐地,大脑似乎在分离,通透的竖向圆面,重影似的,正在分开,一片管左手,一片管右手。渐渐地,大脑仿佛轻轻掠过,手指不由自主地准确落到那个键。
烧脑的一首终于啃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