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呼唤变革:导向美国真性衰落的致命危机之三——信仰危机(四)

(2022-05-08 18:54:39)
标签:

陈思进

金融

绝情华尔街

商战

杂谈

分类: 美国生活经济学

(思进注:各类“美国衰败了”的文章很多,有些分析是事实的陈述、逻辑自洽;不过,有些判断则可能失之偏颇(如最近因涉非法吸储被捕的某“财经大V”的一系列文章)。恰好我和庞忠甲先生在10年前合著的《美国凭什么》(2012年出版)介绍了美国的经济、科技、军事、教育、营商、民生等方方面面,现在看来并不过时。那就从4月2日开始,特选摘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Change we can believe in?

美联储历来都要为美国经济走向给出说法。 6月23日伯南克主席破天荒无奈地对记者说:“我们无法对于美国经济为何持续以较慢的速度增长做出精确的解读。”

“美国精神”内涵的自我纠错能力失效了吗?

什么才是今天堪以导致美国真性衰落的危机?按其层次特性,顺序分列三大项如下:

5-3-4 导向美国真性衰落的致命危机之三 —— 信仰危机

(接上)中世纪虔诚顶礼膜拜的光景不再,两百年前的北美大觉醒运动也难重现;但基督教内涵的契约和爱心精神教义,以及由此萌发生成的“美国精神”,已然成为引领美国社会发展进步成功的共性指导原则,不能随神性载体手段过时而自生自灭。

德国新教神学家迪特里希.庞赫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早在1944年4月提出了这一发人深省的问题:“我们一千九百年来的全部基督教宣道和神学都是建立在人类的‘宗教先验’之上……有一天人们终于认清,这一先验根本就不存在,它只是人类受历史局限的短暂易逝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这对基督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迄今为止的整个基督教将会失去根基,……最后,如果我们必须把基督教纳入非宗教化的进程,那么我们和教会又会面临一种什么状况呢?基督怎样才能成为非宗教的人的主呢?究竟有没有非宗教的基督徒?如果宗教只是基督教的一件外衣,而且这件外衣也因不同的时代而具有不同的形态,那么非宗教的基督教又是什么样呢?”


北欧的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都属基督新教文化区。那里已经出现“教会崩溃”的局面。挪威和丹麦经常进教堂礼拜的人只占人口的5%;瑞典教堂里能见到的教徒不足人口的1%。然而,那里“宗教世俗化”实践有成;意味着国家公民在民主政治的架构下,疏离了教会制度,但宗教价值观及其纯正性没有泯灭,却能在人类共同的多元文化境界中,焕发理性化的光芒,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建设。其社会整体生存状态表现良佳,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HDI)和人均收入都常居世界最前列;依照基尼系数,它们是全球贫富分化最小的国家;而且在世界上的竞争力排名甚至超过美国。

今天,在全球最适宜居住国家的调查中,挪威位居榜首;瑞典拥有世上最完善的福利制度;那里的监狱没有围墙,被称为“囚犯的天堂”;在欧盟成员国中,丹麦人对生活现状最为满意;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是著名的长寿国。本轮金融危机中,北欧国家除冰岛外,受到的冲击很小。这主要是因为北欧地区的经济基本面比较稳定,同时债务水平较低。

基督教能否如上述忧心忡忡的神学家们所设想,不过多依赖其宗教外衣,积极走向当代,面对现实,谋求与世俗的统一,与其他宗教以及各种理性学说、主义从战略上进行优化组合,形成新的有效的信仰载体,在一个极大地变化了的世界继续履行推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伟大历史使命,是为当代美国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区社会的天字号大哉问。

美国不仅是宗教意识浓重的国家,同时又是世俗、理性、最富商业意识的国家。未来美国社会非常需要汇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体现“人之所以为人”的世俗价值观精华,同神性宗教观念殊途同归,相辅相成,合成为“美国精神”长盛不衰的内在支持力量。

1993年8月28日至9月4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一次由来自几乎每一种宗教的六千五百人参加的世界宗教议会大会,探讨全球性的伦理与宗教的关系,并且发表了一份《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这是历来门户森严、各奔前程的宗教界因应信仰危机,决意走出传统神学和哲学界那种脱离现实的思辨哲学的漫天浓雾,回归大本大源,追求清新简明共识基础的破天荒历史性举措。

伦理,指的是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人类的价值观念是多元的、变化的,但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类,最核心最基本的道德要素总是普遍而“永恒”的。

《宣言》特别强调:“我们所说的全球伦理,并不是指一种全球的意识形态,也不是指超越一切现存宗教的一种单一的统一的宗教,更不是指用一种宗教来支配所有别的宗教,”而只是指“对一些有约束性的价值观、一些不可取消的标准和人格态度的一种基本共识。”

2009年,第二届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全球伦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0月初在纽约提出了《全球经济伦理宣言》。

以孔汉思(Hans Kung,1928-)为代表的国际“全球伦理”鼓吹者,都注意和强调中国孔子倡导的理性儒家学说早已包含了世所公认的道德金律及其衍生原则,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二千年来,作为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所谓儒家思想,其实根本不是真版孔子学说,而是被统治集团和御用文人扭曲了的欺世伪儒。其破坏作用在於压抑、扭曲,以至否定人性进取动力即私心,取消自我意识,抹杀个人本位,使得中国人生存在世的全部伦理意义,只是为了服从虚伪的大公,即君主统治和各级尊长的意志驱使而已。

孔子思想走向现代世界的前提,必须是区别真伪。

儒家学说有朝一日去伪存真,返本开新,与时俱进,经世致用,其效能所在,应是藉以提供一种阐发两心调谐原理的理性体系,相当於所谓共同价值观、“普遍伦理”或“全球伦理”的参考纲领。

在儒学故乡中国,真假孔子这宗历史公案,至今难解难分,一片混沌。然则“礼失而求之野”可乎?

2011年12月写于纽约哈德逊河畔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自行判断。内容或者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具体投资建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更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