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阳谋:内幕交易是与非——首宗内幕交易案与《蓝天法》(上)

标签:
财经陈思进股市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投资的方法 |
内幕交易虽为人诟病,但长期以来在美国并不算违法,因为监管者一直秉承“自由放任”的理念:买卖股票是个人的事,没必要告诉别人理由,也没有义务对外披露任何消息。投资者亦对此习以为常,认为只要自己小心便是。然而在1909年,一个特别的案子改变了人们对内幕交易的看法。这便是证券史上著名的“斯特朗夫妇诉拉皮德案”(Strong v. Repide)——当事人以“内幕交易”被处罚的第一案。也正是透过这起案件人们才幡然醒悟:原来在证券市场遭遇阴谋暗算,竟然也能打赢官司。
理查德·斯特朗(Richard Strong)和埃莉诺·斯特朗(ELEANOR Strong)是一对长期在菲律宾定居的美国夫妇,夫妻俩同时钟情于炒股。在那个年代,既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电子报价,股票交易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和许多投资者一样,斯特朗夫妇雇佣了一位职业证券代理人F·斯图尔特·琼斯(F. Stuart Jones)来帮助他们两口子打理一篮子股票。
事情发生在1904年初。埃莉诺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
经历多年的僵持,菲律宾白糖开发公司终于和政府达成协议,决定把名下的Friar群岛出售给菲律宾政府。
消息传出后,该公司股票大涨。埃莉诺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己的丈夫:“菲律宾白糖公司的股价已经涨到每股200元了!亲爱的,我们手上应该有800股吧,这下可发大财了,一辈子都不用再疲于奔命了!”
丈夫理查德着实吃了一惊。片刻过后,他平静地告诉妻子:“发财的事恐怕轮不到我们了。去年10月斯图尔特就把那800股卖了。”
“什么?”埃莉诺仿佛坐了一回从人间到天堂,再由天堂跌落回人间的过山车:“他是多少钱卖的?”
“让我查一下——”理查德翻开账簿,找到了当时的交易记录:“亲爱的,你可要沉住气。他卖的价格是——每股20元。”
“20元??他以为自己是在卖废报纸?!这家公司的股票我们都持有好几年了,就等着‘拆迁’给政府卖地的这一天。最后几个月反倒熬不住了?现在到好,地是卖了,股票没了。”
斯特朗夫妇越想越咽不下这口气。理查德找到斯图尔特,想知道去年10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以至让这位专业经纪人鬼使神差地做了这个现在看来愚蠢透顶的决定。
“说实话,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卖掉这800股并无不妥,”斯图尔特感到些许委屈:“围绕Friar群岛的谈判已经僵持好几年了,谁知道它猴年马月才会卖给政府。各种传言和小道消息虽然很多,但没几个信得过的。菲律宾白糖公司的股票这几年一直在18美元的低位徘徊,基本没什么行情,而且这家公司从来不分红。难道你想持有这种“鸡肋”一辈子?当时正好有一个股票经纪人愿意出钱购买那800股。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出手机会。先得把它们卖了,然后你才能腾出资金购买其他更有成长性,而且分红更高的个股。”
理查德和斯图尔特讨论了一下午,他们总感觉其中有些猫腻。是谁如此“神机妙算”?在大涨行情出现的几个月前,就“先知先觉”地从他手中买走了那800股?
“是斯隆先生(Mr. Sloan)。他也是一个股票经纪人,”斯图尔特记得很清楚:“他为一个名叫考夫曼(Kauffman)的人服务。考夫曼我当时调查过,他并不是什么大人物。”
斯特朗夫妇没有善罢甘休。直觉告诉他们,这潭水有深度。理查德请朋友帮忙调查考夫曼的背景。
调查结果让所有人震惊不已。考夫曼原来是菲律宾白糖开发公司第一大股东弗朗西斯科·拉皮德(Francisco Gutierrez Rapides)的小舅子!看来事实很明显了。作为公司CEO和持有超过四分之三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拉皮德不可能对卖地这件事一无所知。更有趣的是,拉皮德和斯图尔特同在一个写字楼里工作,他本人的办公室就在斯图尔特隔壁,为什么不直接敲斯图尔特的门,却要绕这么大一个弯子,先找小舅子考夫曼,再让考夫曼找自己的经纪人斯隆……如此一波三折,不就是为了掩盖些东西吗?
1904年1月12日,斯特朗夫妇一纸诉状递向菲律宾一审法院,控告弗朗西斯科·拉皮德欺诈,要求被告退还自己800股白糖公司股票。(待续)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