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陈思进股市绝情华尔街杂谈 |
分类: 投资的方法 |
摘要:“金布尔手法”在日后的股票交易史上被反复再版重演,其基本思路就是控制可交易的股票数量,然后通过操纵消息和政令受益。赚钱的要义,就是抢占先机,事先布局。出其不意地宣布新的政策是“狐狸裁判”的常用伎俩。有时政客也会与企业高管联合起来坑害中小投资者,反复不断地出台政策或释放真假难辨的消息,目的当然是推动股价朝他们所期望的方向运动。共和党人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你若看见某企业家和政客共处一室,永远不要指望会有什么好事发生。”
上市“阴谋”:19世纪初的华尔街——恬不知耻的铁路股操纵案
独立战争胜利后的一百年间,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十分强劲。这片新生的美利坚乐土,被海内外认为蕴藏着无限商机。越来越多的人坐拥大笔现金,四处寻觅着能让财富翻番的机会。
债券当然是第一选择。美国政府发行的国债,被认为是安全性最高、流动性最好的投资品种。不过联邦政府每年只发行有限数量的国债,无法满足投资者贪婪的胃口。买不到国债,就只能买州政府债和市政府发行的地方债,特别是那些对外保持长久联系的城市,如波士顿和纽约。这些政府债券永远也不愁找不到买家。
企业的发展也是蒸蒸日上。《梧桐树协议》的签订揭开了证券市场行业自律的篇章。在纽约,新兴的华尔街股票市场渐渐成为美国本土企业最重要的融资途径。上市公司获得用以扩张的宝贵资金,老百姓参与股市的热情也空前高涨。虽然证券行业的规则在不断完善,但像威廉·杜尔那样的投机者却并未消弭,而且——永远不会。
金融与政治,从来都是“蛇鼠一窝”。
19世纪初,铁路作为新兴产业横空出世,它大大缩短了陆上运输的时间,毫无疑问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这个行业潜力巨大,留给投资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美国老百姓那时对铁路股的热捧,绝不亚于21世纪初对IT行业的追逐。哈莱姆铁路公司是纽约早期的铁路公司之一。自从该公司的股票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后,铁路股立即成为市场的宠儿。
“买入铁路股,后半辈子不吃苦”,众人奔走相告。
不过,后半辈子究竟吃不吃苦,并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某某人说了算。即使在这样一个“产业革命”时期,炒股依然充满风险,特别是那些扑朔迷离的政策。
任何新兴证券市场都注定会是“政策市”,襁褓之中的华尔街亦不例外,金融投机与翻云覆雨的政策变化如影随形。正当铁路股一发冲天之际,一位名叫金布尔(Kimble)的议员出来公开“放话”了:
“我坚决反对哈莱姆铁路公司增发股票。”
这个金布尔来头不小,他是纽约州参议员,又是立法委员会委员,说话很有分量。如果他想做什么,最后十有八九能搞定,几番过后市场就对他的话形成了“心理预期自我实现”的效应。金布尔这番表态,美国股民的第一反应是:“这家伙自己一定持有很多哈莱姆铁路股。”
这可是个天大的利好消息。股票增发意味着现有股权被稀释,会导致股价下挫。大家普遍看好哈莱姆铁路股,可又对公司即将推行的增发心有余悸。在国会中拥有很大影响力的金布尔,此时反对增发,无异于给股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放心大胆地继续做多铁路股。消息传出后,哈莱姆铁路公司的股票果然再创新高。
正中金布尔之下怀!
原来,反对增发不过是在下套。现在,收网的时刻到了。金布尔和他的同僚当机立断,反其道而行之,借这个利好消息大量抛售手中的哈莱姆股票。天真的公众对即将临头的大难一无所知,乖乖当了金布尔他们的对手盘,大批吃进,还以为自己捡了便宜。
顺利出货!金布尔等人狠赚一笔。此时哈莱姆铁路公司的股价虽然下跌,但由于买盘极其旺盛,跌幅并不是很大。
阴险的金布尔,此时并没有选择“见好就收”。下半场游戏才刚刚开始。他笃定股价还会深跌,于是对哈莱姆股票实施大量的“裸卖空”(Naked Short)操作。所谓裸卖空,是指在手上完全没有股票的情况下“卖出”股票,即买家给了钱,卖家先不支付股票,而是承诺延期支付(当然有利息成本),即在未来某个时间从市场上买入,再支付给先前的买家。如果在此期间股价下跌了,那么下跌部分的差价都会成为自己的利润。裸卖空和卖空都是“先卖后买”的高风险操作。在众人纷纷看好某只股票的牛市氛围下,若没有十足把握股价会见顶回落,这么做十有八九是找死。
裸卖空的人要么将其买回来,要么进监狱。—— 丹尼尔·德鲁
金布尔当然不打无把握之仗。哈莱姆铁路股布空完毕,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金布尔又一次利用自己的职权玩起了花样。为确保股价下跌,他风向突变,敦促立法委员会推出一项法案,鼓励铁路公司扩张。鼓励扩张就是鼓励增发,也就是稀释投资者手中现有股票的价值,这和他之前的表态相比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本已“高处不胜寒”的哈莱姆铁路股这下遭遇致命打击。增发还是不增发,原来不是上市公司说了算,而是金布尔说了算!消息传出后,果不其然,哈莱姆股价惨遭滑铁卢。提前布空的金布尔不仅赚得盆盈钵满,而且再一次抓住机会,当股价处于超低价位时大批吃进……
“股价上涨,我赚钱;股价下跌,我赚得更多。”
“金布尔手法”在日后的股票交易史上被反复再版重演,其基本思路就是控制可交易的股票数量,然后通过操纵消息和政令受益。赚钱的要义,就是抢占先机,事先布局。出其不意地宣布新的政策是“狐狸裁判”的常用伎俩。有时政客也会与企业高管联合起来坑害中小投资者,反复不断地出台政策或释放真假难辨的消息,目的当然是推动股价朝他们所期望的方向运动。共和党人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你若看见某企业家和政客共处一室,永远不要指望会有什么好事发生。”
散户们迷信消息和技术分析。政客与庄家们却在暗自发笑。跟进消息明摆着就是上套;而技术分析的滞后性,让散户与“先机”也永远绝缘。在一场零和游戏中,若有人注定赚钱,则亦有人注定赔钱。
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狐狸裁判”的传奇故事。
(思进注:除注明作者之外,所有文章皆为思进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