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艺谋与李安的差距是制度造成的吗?

(2014-09-18 07:31:28)
标签:

娱乐

李安

张艺谋

短板

差距

永远记住一件事,李安是编剧出身,而且是很利害的那种。

《喜宴推手饮食男女父亲三部曲)虽然有其它编剧参与,但本子基本都是李安自己写就。

张艺谋的本子,是一群人关在旅馆中“侃”出来的(最好的例子,是《有话好好说。)

这就是两人的最大差别。

陈凯歌、张艺谋等人,别说和李安有差距,和冯小刚,都有一定距离。

根本的本质问题,就是“剧本”的自我生产能力。

(冯小刚传世的可能,至少在媒体业界的人眼中来看,比张艺谋可要高的多了。)

这个世界上,真真正正伟大的导演,只有一种,就是会写剧本的导演。

你镜头玩的再漂亮,剪辑再花俏,武打技术再帅,任何方面的利害,都遮掩不住一个基本的问题:

电影导演,是“说故事的人”。

不会说自己的故事,不会写自己的剧本,再是利害,但绝对构不到所谓的“伟大”二字。

君不见,现今世道,所有的“导演”,不管真假,总要把自己挂成“编剧”?

因为,最明白“编剧”二字之重要的,就是“导演”自己。

只拍别人的本子,至少在圈内,得不到同行的敬重。

张艺谋是个过程,而李安是个结果。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吧,张艺谋之于邓稼先;李安之于杨振宁。

张艺谋在80s拍电影的时候,恐怕是从政治问题一直担心到技术细节,即便如此,还是拍出了令人惊讶的电影;而李安在美国追梦的时候,显然要担心的问题要远远少于张艺谋们,他拥有的资源是整个发展成熟的好莱坞电影工业。邓稼先回国做原子弹的时候,要先从培养,训练足够的工作人员开始做起,他需要和同事们从头建立起一套核工业体系,他们最终震撼了世界,如果套用牛顿的那句话,邓稼先们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他们本身就是巨人。而同时代的杨振宁则是和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一起工作,他只需要管好自己的那几页纸和那几个学生,做出一些创造性的发现就好了。

因此,如果真的要讲差距,这显然不是制度的差距,而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和整个西方文明集大成者之间的差距。

顺便说一句,我认为李安的成功,和台湾只有半毛钱关系,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任何拿李安的奥斯卡对比台湾和大陆的的议论都是扯淡。

最后说一句,当年拍的红高粱,现在也是nobel级别的工作了。

早期阶段,李安和张艺谋的确都是优秀的导演,整体水平的确是差不多的。

张艺谋是摄影师出身,李安姑且算是编剧出身。早期两位的长处,就各自落在了出身的领域上。张艺谋长于镜头和画面,李安长于文本和剧作。两人各自的早期作品,都是各自的优势领域取得的成绩。比如《红高粱》的色彩和镜头,“父亲”三部曲的文本。都是电影史上能留得下名字的作品。

而两位的优点缺点又正好互换。张艺谋的剧本能力相当普通,长年累月里需要借助中国小说界的几位大家进行文本支撑。早期的李安也有短板,镜头有文本意义上的设计,但是对摄影师的控制就很一般了。

其他不那么短板的方面,双方各有千秋。比如对演员的调教,两位都非常善于拍女人戏。手上带出来的演员也都有不少。但是总体来说,李安略强,因为李安的男人戏也能拍的不错,张艺谋手上男人戏出彩的少。

而在对电影拍摄整体节奏的掌握上来说,张艺谋的执行力似乎比早期李安强一些。包括整合资源,和各种社会团体打交道的能力。文艺厂工还是要比家庭煮夫略胜的。

两位导演对于题材和类型的尝试欲望,也都非常强烈,可以打平手。

张艺谋是中国大陆唯二最具进取心的导演(另一个是冯小刚),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以演员身份去香港拍摄《古今大战秦俑情》,回来东施效颦拍出了他永不再提的作品《代号美洲豹》。这不是黑,是真心赞扬张艺谋的超前视野。这种视野也是张艺谋以《英雄》开创中国电影工业新时代的依托。

李安更不用提,以少数族裔身份在好莱坞闯出一番事业,艰辛程度未必就比张艺谋在体制内被虐差多少。父亲三部曲之后去尝试《理智与情感》,又有《卧虎藏龙》使华语电影在好莱坞真正破冰,无一不是坚韧和勇气的结果。当然李安也在《绿巨人》这种跨度极大的项目铩羽过。到《少年派》,又转战3D特效领域,一直在突破自己的既有空间。

两位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有不断这种进步,真的叫人心生敬重。

综合来比,不分伯仲

那么什么是两人拉开差距的主要原因呢?
个人认为,是弥补短板的能力。木桶原理大家都明白,谁能消除更多的短板,的总体水平就会领先。

调教演员和掌控能力,这两点其实两位都没有大幅度明显的提升。就姑且不表了。

咱们只说拉开差距的,用一句话概括:

张艺谋至今没有学会写剧本,但是李安已经明白怎么拍电影了。

李安的作品在镜头方面,自父亲三部曲之后,开始追平行业平均水平,以《卧虎藏龙》为一次毕业,《断背山》和《色戒》时代逐步超越行业平均,直到《少年派》,达到了业内领先的层次,而且是在3D电影这种新领域,取得的成绩也超乎想象。把《少年派》和《喜宴》放在一起,你能强烈地感受到近三十年的时光里,李安到底做了些什么。

但是张艺谋呢,在文本方面几乎原地踏步。举一些没有小说界大家帮衬的电影,大家就能感觉的到了,《山楂树》vs《我的父亲母亲》,《三枪》和《有话好好说》,文本叙述能力上,张艺谋几乎没有真正的进步过,更不要说,还有《十面埋伏》和《幸福时光》这种剧本价值垫底的玩意儿。

没有能够弥补短板,是张艺谋被李安甩开身位的直接原因。

而如果放到大环境来看,张艺谋编剧能力的停滞不前,和整个中国电影行业编剧能力停滞甚至倒退是直接相关的。而李安在摄影方面的进步,则搭上了好莱坞整体进步的顺风车。再研究为什么中国编剧水准停滞不前,又不难得到结论……知乎)

(注:1、迄今最精彩跨国金融商战职场小说《心机》:http://url.cn/LTsimN; 2、所有和钱有关的问题,都将在《钱经》系列中详谈。第一本《钱经:货币、黄金、房子》已出版:http://url.cn/O8Vptj)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