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我国央行等五部门发布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不是货币,但允许普通民众将其作为一种虚拟商品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自由参与,现有交易网站也将纳入监管。您如何解读《通知》对比特币的定性和限制?
陈思进:比特币盘子比较小,很容易被当做炒作工具而大涨大跌,避免不了大量的投机行为。央行等五部委发布的《通知》是考虑到比特币这种很强的投机性。《通知》中还指出,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买卖比特币,不得承保与比特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比特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等,这说明我国监管部门是不承认比特币作为金融产品的。因为比特币交易的一大缺陷是它的不可逆性。一旦确认进行交易,就没有返回选项。比特币的这种特点使得利用它在网上施行犯罪比在真实世界的难度低得多。而金融机构每天都要依靠可逆性来阻止诈骗活动。
比特币这种“虚拟货币”表面上的确对央行货币发行垄断权构成造成潜在威胁,但是它的真相和危险性更在于脱离监管、投机风险极大、交易平台脆弱且易受攻击、为贩毒洗钱和诈骗等隐秘犯罪提供了温床、普通百姓普遍认知不足。我们看到,比特币的投机泡沫和风险已经受到多国金融监管机构的注意。继我国央行发出《通知》后,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表态:“比特币没有任何资产基础,也不可能以任何方式支付。”
随后,荷兰央行行长指出比特币就是一种炒作,迟早会崩盘;法国央行说,比特币没有任何资产作为根基,警告说零售商绝对不应该接受比特币作为交易的结算工具。
《中国外汇》:《通知》并没有禁止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商品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有观点认为比特币与黄金有类似属性,可以进行投资,比特币价格曾一路飙升,还一度超越了黄金。您对此持什么观点?
陈思进:很多人把比特币类比黄金,其实不然。比特币本质上只是一段代码,不具备任何收藏价值。投资者必须频繁交易,才能赚取价差。比特币的价值建立取决于有多少人、多少商品和服务愿意接受比特币的付款。如果接受比特币的人数增多,比特币的市场交易便进一步繁荣,比特币将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由于目前拥有比特币的人数仅有数十万人,和10亿互联网的用户基数相比,其增长空间很大,这也是大部分比特币持有者信心很强的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比特币用户数量减少,其价值就很有可能下跌,甚至可能一文不值。
事实上,目前的很多比特币玩家也抱着“收藏坐等升值”的心态,很少“挖矿”成功后就拿比特币买东西。这可能导致最终的结局是,许多人囤积了不少比特币,却一边继续使用美元,一边寄望于这些比特币能够让自己一夜暴富。比特币的交易媒介作用微乎其微,与充当“全球货币”的构思背道而驰。由于比特币显得太“值钱”了,人们一旦获得了比特币,往往会把它储蓄下来,而用其他不那么“值钱”的货币买东西。发展到最后,比特币将彻底退出流通领域。如果每个人都抱着收藏的心态,把它锁在保险柜里,那么随着大玩家的渐次离去,比特币的价格将一泻千里,最终风流云散,仅剩一地鸡毛。
《中国外汇》:在央行《通知》出台之后,比特币虽然出现走跌,但仍受到部分投资者看好。您对普通人投资比特币有哪些建议或风险提示?
陈思进:比特币的高涨跟中国买家的大量进场不无关系。从堆积中药药材到成吨购买洋酒,从“姜你军”到“蒜你狠”,从投资艺术品到房产、股票、基金热,但凡能“赚到快钱”的领域都不乏中国人的身影,比特币也不例外。比特币基本是17世纪荷兰郁金香事件的翻版,缺乏理论依据的鼓吹会让更多中国投资者陷入击鼓传花的游戏中。
比特币发展到现在,已然形成典型的金字塔游戏。比特币的创造者、一开始的挖矿者和早期购买者们是以极低的成本获得比特币的。当比特币涨到100美元以上时,他们已经成为获利上千倍以上的超级赢家。而后进者注定是给他们去送钱的。特别是当很多人以一枚上千美元以上的价格接盘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注定是输家。可以预见在“财富效应”的诱惑下,还会有投资者不断地进入成为金字塔的底部,这个底部将会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后继无人时,泡沫的突然破灭也许会更加可怕。
目前来看,比特币大势已去。由于整个市场交易量较小,价格还会维持在750~950美元之间一段时间。毕竟既得利益者会千方百计维持价格,尽可能地让其已获得的巨大账面财富不要太快消失。但无论如何,大涨的基础没有了,后来者会越来越少,渐渐地就会烟消云散。
2013年12月12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