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海外退市:不再做赔本买卖?
(2012-03-03 21:03:21)
标签:
企业股票美国公司上市公司陈思进财经 |
【作者】新华社记者:金微发自北京《国际先驱导报》
知名上市公司退市,阿里巴巴并不是第一个。
2011年10月17日,盛大网络公司宣布以25%的溢价对该公司进行私有化,今年2月15日宣布,盛大宣布公司完成私有化,这使得盛大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中首家实现私有化的公司。
从2004年5月盛大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到现在完全退出,在八年时间里,无数的中国概念股公司前赴后继地赴美上市,但是,近年来,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及港股私有化也开始涌动。
自2011年以来,已有数十家中国公司从美国三大市场退市。美国投行罗仕证券统计数据称,整个2011年间,共有22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宣布或已经完成私有化退市。该机构预计私有化交易在2012年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有更多公司将宣布私有化交易计划。
在外人看来,公司上市是一个值得炫耀的里程碑,尤其是在美国华尔街上市了。但是,风风光光上市,也有着意想不到的辛酸。
一般中国中小企业赴美上市都是采用“反向收购”的方式,也即中国人常说的“买壳上市”,它比首次公开募股便宜而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在上市后还可转板。
陈思进说,一些企业家对资本市场的操作几乎一窍不通,经不住巧舌如簧的资本掮客的诱惑:在美国反向并购买壳上市,不但费用低廉,而且融资快,跻身世界五百强指日可待。“于是怀揣梦想的杭州企业家,把自己的企业送到了美国的资本市场。”
但是,企业成功上市并非就万事大吉。一位在美上市成功的企业家介绍,公司上市初,每个月他要在美国开三天会,“不去又不行,投行的审计师、律师告诉你非去不可,不去股票就要跌,因为投资者有理由认为你对股民不重视,要么就是企业有问题。”
上市企业在经历过最初的磨合与甜蜜,开始会慢慢感受到中美法律环境的差距,由此产生水土不服。比如,不少本土企业习惯于通过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就不必披露所有收入(或税收等),但这种习惯在美国行不通。美国规定本地税收必须与向美国证监会申报税收原则一致,最大差距不得超过10%,但据咨询机构有关人士披露,中国公司这部分差距居然能达到10倍以上,远远超过美国法定标准。
今年1月5日,辽宁新兴佳波纹管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新兴佳”)向纽约州法院提起了对纳斯达克交易所歧视性行为的诉讼,是中概股海外首次起诉纳斯达克。当初,“新兴佳”在纳斯达克上市仅仅一个月,纳斯达克交易所就要求该公司摘牌,新兴佳的股价从每股9美元跌到70美分以下。新兴佳认为公司遭到纳斯达克交易所的不公正对待,采取法律手段维权向纳斯达克索赔3亿美元损失。
新兴佳被摘牌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的原因,不仅在此案本身,而是美国证券监管部门严查中国上市公司,特别是通过反向收购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的大背景。陈思进说:“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一般都要承受美国证监会的严苛监管,这对于一些不接受监管的企业来说,会觉得束手束脚。”
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从来不用担心公司股票被作空,但是,华尔街的生态环境则完全不同,大量如混水公司这类的做空机构每天都在伺机寻找猎物,高股价的小盘中国股是他们最理想的枪靶子。
去年,做空机构描准中概股,“混水公司”指分众传媒涉嫌欺诈,令分众传媒的股价曾一度下跌超过60%,跌破了10美元,而前一天分众传媒的股价还维持在29美元上下。此后,以奇虎360为代表的中概股连遭空头“猎杀”,股价遭受重挫。陈思进说,“被做空的公司觉得冤枉可以打官司,不过在美国往往一场官司打下来,什么审计费、律师费、调查报告费……一千多万美元花出去稀松平常。”
从去年6月至年底,中概股也遭遇愈演愈烈的信任危机,市场进入冰冻期,中国公司赴美IPO窗口日渐狭窄甚至关闭。除了一些被摘牌退市的中国公司,一些公司也主动寻找退市之路。盛大选择退市的理由是公司将不再有资本市场对业绩短期营收、利润等的压力,可以踏实去做好长线业务布局,走得更加自由和顺利。其他公司的想法各不相同,比如一些公司是无法承受资本力量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及决策,而对于那些遭遇做空劫难的公司而言,企业在选择退市后,再也不用为遭遇恶意收购或买空卖空等行为而担惊受怕了。
不过,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并未就此中止。最近,随着神州租车、中国B2C电子商务网站唯品会和互联网广告代理商易传媒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文件,中国企业重启赴美IPO之路。
而这些希望上市的企业目的无非是希望能够做大做强,融得更多资金打出品牌。互联网实验室董事长方兴东指出,企业在国外上市一个最大的好处是,风险投资方便退出,可以直接套现;而在国内会有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即使套现后资金要拿到国外也是很困难的。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认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可以增加与地方政府的谈判筹码,“企业在美国上市一旦退市后再回A股上市也容易的多。”
最近,由风投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回购私有化在美上市的公司回A股上市,已成为在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一条新途径。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说,中国公司不会因为一些企业的私有化而中止上市进程,“在盛大之前,就有很多企业私有化,但这并不会阻挡企业前赴后继上市的步伐,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做强做大。”
不过,这轮企业的扎堆私有化,除了作为公司的正常决策,还有一点则是当前国际资本市场本身环境所致。
陈思进认为,对于企业是否上市,需要充分权衡自身的条件和上市的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功夫熊猫那样,别指望有什么秘诀,诀窍,从基本功练起,练好内外功,不耍花架子,学习欧美那些百年老店成功的经验: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科技升级,服务到家,建立品牌,百年大计。做大为次,做强做久才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