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在的“SWAP”(掉期合约)(上)
(2011-12-26 06:34:01)
标签:
利率金融危机华尔街货币微软陈思进杂谈 |
SWAP可翻译成掉期合约,港台翻译成“互惠信贷交易” 是华尔街最复杂的金融产品,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被认为是引发这次金融海啸的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贷违约掉期),也是SWAP的一种。
SWAP究竟是什么呢?
古时候有两个手艺人,一个木匠,一个鞋匠。木匠每天可以做4把椅子,而鞋匠每天可以做两双鞋子。如果让木匠做鞋子,一天最多做一只;想要鞋匠做椅子呢,一天最多做三条腿儿。在不考虑材料成本费的情况下,如果有一天木匠要鞋子了,而鞋匠正好要椅子了,他们该怎么办?大家一定会说:“他们可以交换嘛。”Bingo!
其实,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就是SWAP最原始的概念。亚当斯密几百年前就指出:“如果一件东西自己动手做,比花钱买还要费钱的话,那就永远不要自己做。”在华尔街,只要你具备“Comparative Advantage” (相对优势),也就是你无我有,你有我强,你强我比你更强,就有资格做SWAP,而且什么都可以做;从最普通的利率掉期(Interest rate Swap)和外汇掉期(Currency Swap),到所有一切产品。华尔街上有句笑话,连老奶奶都可以打包变成美女做交换。
举个简单的例子:微软在美国生意做得大,信誉级别又高,如果微软向银行贷款,能够拿到很低的利率,比如2.5%;但微软要是在澳洲需要澳币的话,向当地的银行借钱,但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信用度不足,就拿不到这么低的利率了,至少需要付5%的利息;而Qantas航空公司在澳洲是地头蛇,在当地银行能借到利率2.5%的贷款。假设Qantas航空公司正好需要在美国开拓业务,需要向美国银行借钱,和微软在澳洲借钱一样,因为Qantas在美国的信用度不够,也至少要付5%以上的贷款利率。这时,只要微软和Qantas公司像木匠和鞋匠那样,小Case一个,设计一个SWAP就可以搞定。
假设微软和Qantas各需要10亿美元的贷款,微软以2.5%的利率向美国银行借到了资金,然后给Qantas;Qantas在澳洲也以2.5%的利率借到了贷款,再转给微软。别小看这样的交换,这样大家都可以省去2.5%的利息——每年2500万!岂不是皆大欢喜了吗,当然华尔街的投行要赚去至少10%的手续费。
不过,上面这种SWAP在华尔街,只能算幼儿园的水平。
我曾在一家投行专做SWAP。2006年底的一天,公司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她一到便惊动了公司的顶级人物,我的上司鲍勃被招去开秘密会议。当时人们纷纷猜测,是什么样的人物令部门的头头脑脑鱼尾相贯地消失在办公室,几小时之后又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返回?原来她是某国皇室成员,而且还是著名的慈善家,在非洲有好几个慈善基金,专门用来建学校、造医院,不断扩大慈善事业。但说来好笑,她此行的目的,却想让我们通过SWAP交易,善用合法的途径来免交政府高昂的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