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思进
陈思进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56,814
  • 关注人气:63,5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尔街的金字塔骗局

(2010-06-23 20:08:16)
标签:

陈思进

庞氏骗局

金字塔骗局

对冲基金

华尔街

马多夫

财经

房价

There’s no Free Lunch. If it’s too good to be true, it’s not true at all.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这听起来美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就决不是真的。)

                                             ——美国人常挂在嘴上的话。

  

People never change,and never learn. (人性千年不变,并且从不吸取教训。)

                                             ——黑格尔

 

这次金融危机之中,华尔街传出匪夷所思的惊天诈骗大案,诈骗金额高达500亿美元,受骗者竟然是全球知名银行和经过大风浪的人中菁英,12月23日法国贵族、20亿欧元的通路国际(Access International)老总德拉维耶伊谢(Thierry de la Villehuchet)因15亿欧元深陷其中,在纽约办公室自杀,后续的灾难还不可测。这个骗局的始作俑者——前那斯达克主席马多夫(Bernard Madoff)为何可以明目张胆、运作如此庞大的骗局长达20多年?

 

华尔街的金字塔骗局

  

文/陈思进

 

 黑格尔说:“人性千年不变,并且从不吸取教训。”对这句话,我不敢完全苟同。人类不是不断地在自我完善和追求进步吗?不过,在对待金钱方面,黑老这句话倒似乎是千真万确的!

 

上世纪20年代,位于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一个叫Charles Ponzi(查尔斯庞氏)的人,有一天忽然宣布:“我找到了发大财的秘诀,已经是百万富翁了。我们都信仰上帝,非但不能独享财富,而且还要帮大家一起富起来。谁将钱存在我那儿,我担保每个月给予比银行利息高得多的回报。”人们询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神秘地告诉大家:“这与美元和外币兑换有关,可具体怎么做很复杂,你们也听不懂。信我就是了。”

 

一开始没人信他,不过经不起他的忽悠,有几个人拿出一百、二百试一下,权当是小赌怡情。没想到庞氏真守信用,每个月都按时按量付出利息。好事自然不胫而走,由于前期投资的人回报丰厚,庞氏成功地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越来越多的人投钱给他,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甜头。最后一次,庞氏竟然在几小时内吸纳了100万美元。要知道,这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现在的几个亿!

 

事实上,庞氏哪有什么发财的秘诀,他不过是把后进者的钱去“养” 前面的人罢了。这个基金越来越壮大,很快地形成了由小到大的金字塔状,底部特别浩大。这场游戏持续了一年,最后,到再也没有新钱吸纳进来后,底部一跨,整个骗局便轰然崩盘,Game over。

 

这就是著名的Ponzi Scheme(庞氏骗局),亦称Pyramid Scheme(金字塔骗局)。如今,美国人把庞氏当做这种邪门手法的始祖。其实,当美国还是蛮荒之地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干上了。在浙江就有做银会的习俗,在民间曾十分盛行。

 

在金融业并不发达时,银会是一种调节民间资金的有效方法,它既能使人们储蓄闲钱赚取利息,又容许参与者在急需钱用时,通过支付利息取得大笔的钱。但这种完全不受法律约束的金融合作,往往会被别有用心者所利用。比如银会的组织者“会头”,可以籍身份之便私下参加好多份,连续几期高价抢标,最后卷款走人。而作为外围的会员,看到标价高,利润可观,当然欣喜若狂,等发现会头“人间蒸发”方才如梦初醒,懊恼原来中了圈套。这种先诱以厚利,再吸引人们掏钱的手法,与庞氏的骗局真是异曲同工。中国大陆几年前就报道过,温州有一个文盲老太太,竟然将一个银会做到金额高达一亿多人民币。

 

银会在台湾被称为“老鼠会”,也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骗局。曾有一家鸿源集团,是台湾第一家以异常高利、以老鼠会形式吸收民间游资的投资公司。当时鸿源推出4分至6分的高利,立刻吸引大众加入。记得传媒报道,该公司经常举办所谓的“鸿源人团结大会”,像举行宗教仪式一般,到会者人手一支蜡烛,将会主团团围住,好似围绕着基督一样。

 

虽然太阳底下早就没有新鲜事,但“庞氏骗局”却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在古今中外,究其缘由,就是因为人性千年不变。人的内心深处渴望天上掉馅饼,不花大力气就能赚大钱。贪婪和盲从这两种人类本性时常占据上风,无法控制。普通百姓如此,所谓的精英天才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不,金融海啸还远未平息,华尔街又传出惊天诈骗大案。一个有史以来最具规模、自我吹嘘程度最高的庞氏骗局诞生了,受骗金额高达五百亿美元,而受骗的人群竟然都是经过大风浪的人中菁英!这个骗局的始作俑者则更牛——是前纳斯达克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他竟然在监管者的鼻子底下,运作如此庞大的骗局,时间长达二十年。

 

据资料显示,此君在过去二十年来,就以吸引资金的方式从事类似投资基金的业务。异于常人的是他独辟蹊径,以障眼法向投资者集资,支付高过市场的收益。由于一般市场的报酬无法应付存款者的收益,他唯有拼命增加集资,拿后来者的本金,来应付前期投资者的利息。如此一来,生意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资金越收越多,竟达到拥有数百亿美元巨资的规模。在市场大好的时光,这种手法还可支撑一时,可面临金融海啸股票猛跌,钱亏光了,资金无以为继,鬼把戏就露馅了,麦道夫只好束手就擒,准备面对法律的制裁。

 

记得当年在报纸上看到戴安娜王妃将九千万美金给一家基金公司,那个公司担保她每年至少10%的回报,那时我就很羡慕,如果哪家公司能担保我有如此的投资回报就好了。“幸好”像我这样的升斗小民,他们根本连眼皮都不会抬一抬。

 

麦道夫的对冲基金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在他公司里开一个账户,至少投入100万美金。长久以来,他的客户不外亿万富翁,如美国波士顿房地产大亨祖克曼、电影导演斯皮尔伯格、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瑟尔、纽约“大都会”棒球队老板弗雷德威尔彭、费城老鹰橄榄球队老板诺曼布拉曼和服装企业家卡尔夏皮罗;跨国大金融机构,如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西班牙国家银行和瑞士银行等等。认识他的人都说:“我知道这家伙是最伟大的。你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但他就是总比别人强。”简直把他当作神一般崇拜。

 

那些金融机构中,西班牙的桑坦德银行和英国的汇丰银行,原本几乎没有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还正准备乘这次机会,抢占更多的市场而做大呢。没想到反倒成了麦道夫“老鼠会”的受害者,汇丰银行损失了10亿美元,桑坦德银行的损失更高达28.7亿美元!

 

好多传媒对这么多精明的投资者为何上当感到不解。

 

麦道夫曾经担任过纽约自动报价股市主席,这块金字招牌令人相信他所经营的投资基金万无一失;也有人说,麦道夫能言善道,许多人是经他三寸不烂之舌所动了才投下资金。这两点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除此之外,麦道夫基金保持良好的分红记录,虽然他的基金管理费比普通基金高得多,供着他们一家过着极其奢侈豪华的生活,但每年仍可向投资者发放高额的分红,每个月至少百分之一的回报,长期毫无波动地像钟摆一样准确无误。这种分红记录,是最有效的麻痹剂,投资者岂能不信心满满?美国人有句口头禅:“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可麦道夫所经营的对冲基金,给人的感觉就是免费的午餐。

 

麦道夫的许多客户都认识他本人,却对他的投资策略一无所知,人们通常把这叫做“黑箱”。该基金一直到11月底还在公布投资盈利率。消息来源说:“这一对冲基金是在一个单独的楼层和房间里运行的,只有三个人允许进入这个‘黑匣子’。这三个人,一个是他,另外两个是他的儿子。”而东窗事发报警的也正是他的儿子们。麦道夫被捕之后,一人独揽罪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牺牲自己,保全儿子的一招。反正70岁,也无所谓了。

 

据好些对冲基金内部人透露,像他这样的手法是对冲私募基金里的“潜规则”。这些年来,一些所谓超高回报的对冲基金,或多或少运用了如此原始和拙劣的诈骗操盘。在这次金融海啸的冲击下,由于股市大跌,以及信贷市场的紧缩,投资者大量赎回本金,使得好些对冲基金大幅缩水,以至破产,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就有693家对冲基金倒闭。巴菲特有句名言:“大潮退了之后,就会知道谁是裸泳者了。”这次金融海啸之下,一定会有更多的庞氏骗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个事件再次告诉大家:

 

第一,世界上没有神仙神话,像麦道夫这种带着光环的人物,所制造的是又一个巨大的骗局;

 

第二,它让人们认识到这些年来,对华尔街的所谓监管其实只是表面文章,华尔街早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第三,幼稚是一方面,贪心才是万恶之源。

 

发财只能靠奋斗,意外之财是没有的,鲜花的背后多半儿是陷阱。

 

唯一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一位华尔街如此高层的人物,竟然采用如此原始,如此粗糙的手法在投资市场中搏击,他应该深知过去走过这条路的人,最后都跨不过这一道槛,终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无一侥幸,只是时间的早晚。那为何他要一条道儿跑到黑呢?也许这将永远是一个谜,只有他自己和上帝知道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