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宁出差回来了,昨晚十一点多到北京。
这次同行的有中体健身学院的周总和青鸟健身清华店的杜健。昨天鉴定考试工作结束后,我带周总和杜健去我原来工作过的阜新海州露天煤矿(现为国家矿山公园)参观。
海州露天煤矿1953年7月建成投产,是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机械化、电气化露天煤矿,也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建成投产后,累计产煤2亿多吨,1960年版五元人民币图案就是我们矿电镐作业的画面。我1989年毕业分配到这个四万人的国企,先后在矿机关的科研科、环境保护科、机电科做技术管理工作,是一名机电工程师,1999年离开海州矿,工龄整10年。
1960年版五元人民币图案就是我们矿电镐作业的画面


在我工作过的矿机关大门前留影,非常感慨啊!

当年我就在下面这个2000人的矿机关大楼里面工作

我和周总、杜健在1960年版五元人民币图案上的电镐前合影

因煤炭资源逐步枯竭,海州露天煤矿于2005年7月破产关闭,并留下一个长4公里、宽2公里、深350米的废弃矿坑。滑坡与地表变形灾害、采煤自燃灾害、矿坑水环境灾害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周边企业和居民安全。2005年8月,海州矿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建设的国家矿山公园之一。2009年2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首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区。
海州露天煤矿就其闭合的椭圆形外观、如此规格的坑状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尚属罕见。这个“亚洲第一大坑”正全力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其申报理由是:世界最大的人工坑状物。此外,世界各国的采矿设备聚集于此。美国、日本、原苏联、原捷克、波兰、德国等国的电铲、电机车、穿孔机、选煤机等大型设备共计3388台,从“万国矿械博览馆”的角度,也有冲击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可能。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继《建国大业》之后的又一部巨作,也是第一部全景式展现辛亥革命历史的史诗式电影《辛亥革命》即将开机,开场的第一个镜头场地就在阜新,海州露天矿场景在片中将出现20分钟左右。

鸟瞰海州露天煤矿,一个椭圆形的大坑宛如地表的一块疤痕。从1951年动工建设直至2005年破产关闭,留下一个7平方公里、
350米深的亚洲第一大坑!

当年,站在矿调度大平台上,远眺医巫闾山,山势逶拖,绿色葱葱,宛若一条巨龙盘亘于露天矿南缘。若天气睛朗,俯瞰剥采现场,机车轰轰而过,尤如儿童玩具火车穿梭不止;大型电镐上下飞舞,滚滚原煤如飞爆而泻。月光皎洁之夜,海州露天矿更是别有一番滋味,串串灯光层层叠叠,机车驶过若隐若现,仿佛一个巨大的光环笼罩着神秘的矿山。海州露天矿的煤炭生成于中生代,大规模的地质变迁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动、植物化石标本,深入剥离现场,你会时时发现一些令人叫奇的鱼、鸟、树的化石。畅游海州露天矿,既可领略曾是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丰采,同时也能领略现代化煤炭生产的壮观场面。置身其间,任何人都会为大自然的神秘而惊叹,也不得不为阜新海州露天煤矿人的壮举而自豪。



老武、周总、我和杜建在海州矿国家矿山公园


把当年我们矿的大型设备拍下来给朋友们看看
电镐

电机车


蒸汽机车


推土犁

潜孔钻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