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吕铭康V
吕铭康V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88
  • 关注人气:2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忆1981年北京人艺来青演出

(2022-11-11 09:37:24)
标签:

青岛

文化

历史

1981年北京人艺来青演出

吕铭康

忆1981年北京人艺来青演出
刁光覃1957年在《带枪的人》饰演列宁

2014年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来青,在青岛大剧院接连三天演出了老舍著名话剧《茶馆》。青岛观众趋之若鹜先睹为快,盛况空前好评如潮。北京人艺的精湛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良好印象。这使我回忆起1981年盛夏时节,北京人艺曾来青岛演出,先是7月下旬在小村庄的四方剧场演出曹禺的名剧《日出》,再是8月上旬在平度路的永安大戏院演出法国莫里哀的喜剧《悭吝人》。当时我正在为《青岛电影》月刊采写文化名人,早就得知北京人艺是群英荟萃演技高超,这是难得的采访机会。一看节目单中的艺术家名单就喜出望外,因为其中有两个我仰慕已久的“列宁”:一个是新中国舞台上的第一位“列宁”——刁光覃,他是《日出》的导演;担任再就是国产电影的第一位“列宁”——周正,他是《悭吝人》的主演。为此,我就迫不及待地先后与他们二位见面。由于北京人艺这两出话剧演出地点与时间不同,因此是我先后做了两次采访,并有幸观赏了他们的精彩演出。

1981718日下午,我来到四方剧场的极其简朴的招待所,见到了《日出》的导演、著名表演艺术家刁光覃,他那年64岁,担任北京人艺副院长和艺委会副主任。他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思维敏捷,和蔼可亲。刁光覃告诉我:他们的《日出》剧组是以青年演员为主,而《悭吝人》剧组则多是有经验的老演员。而《日出》则是新演员的“学习剧目”,目的就是培养他们。在排演时,剧作大师曹禺曾给这些青年演员讲过话,希望他们要费力找寻自己的特点,要有独特的处理。《日出》排出后,还没有在北京演出,这次就来青岛首演,请多提意见,帮助演员提高。我记得现在的著名演员杨立新,也参加《日出》的演出。

  我提及他是新中国舞台第一位扮演列宁的舞台时,他显得格外意外和兴奋:“许多年没有人向我问及此事了。”刁光覃告诉我,1957年为了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北京人艺决定排演苏联名剧《带枪的人》,由他饰演列宁。开始,他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这在当时没有人扮演过任何领袖人物,尤其是列宁。为了重现列宁独有的形体动作和表情,把列宁的每一个形体动作,都找出内心依据,体验其思想感情。平时他练得非常多,但演出时并没有全用。他认为,事前要反复练习,将自己化为角色,这样才会有一个完整的形象。其实,主演许多话剧,饰演了40余个不同类型的角色。直到傍晚,我们依然言犹未尽。刁光覃就请我到剧场对面的街头小摊,坐着马扎儿,吃的一毛五一碗的馄饨和五分钱的火烧,边吃边谈。此时此景,历历在目。此后,刁光覃再没来过青岛,19925月病逝,享年77岁。

忆1981年北京人艺来青演出
刁光覃

81日下午《悭吝人》剧组抵达,我闻讯立即赶往永安戏院旁的青岛市文化局招待所,与周正相见。这是个非常简陋的旅馆,四人一间,周正正在把用大网兜带来的棉被和脸盆、饭盒等逐一出。,即便是大演员外出演戏还得自己扛铺盖卷。周正时年53岁,在剧中扮演忠于爱情的管家瓦内尔。他待人接物热情憨厚且很有文化蕴涵。当我说起他1960年在国产电影《以革命的名义》饰演列宁,成为了中国电影唯一的一位“列宁”时。他兴奋地告诉我:接到任务后,考虑到电影有许多特写镜头,大大缩短了观众与演员的距离。为此,他特别注意体现列宁的神韵,尤其是眼神的运用。另外,他又看了不少与列宁有关的纪录片和电影,熟悉列宁的外部特征和习惯动作,这样才能在表演时成为“下意识”,令人感到自然生动。自此以后,我与周正成为朋友,那时每次出差北京,总是要到他居住了砖塔胡同29号的四合院探访,我们是无话不说,从艺术谈到各自的生活。得知他的妻子长年患病卧床不起,一直是靠他照料,确实非常不易。我这些年再去探望,则是人去楼空,估计是已迁居。后来获悉,周正于2016年病逝,享年87岁。呜呼哀哉,不胜叹息!

忆1981年北京人艺来青演出
周正

忆1981年北京人艺来青演出
周正饰演列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33年后我们青岛又迎来了北京人艺……

 

2022-11-11 青岛夹缝斋 重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