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陆是老青岛第二大戏院

标签:
青岛历史文化 |
光陆是老青岛第二大戏院
吕铭康
(选自:吕铭康著《青岛艺海》)
在老青岛,规模仅次于永安大戏院的,那就是——老台东的光陆大戏院。当年位于福寺路4号(台东三路原商业市场内,现为万达广场)。当时许多京剧名家来青,除了在市里的永安演出外,往往都要到中山路北头的华乐戏院,或是东镇的光陆大戏院。而“光陆”是仅亚于“永安,为青岛第二大戏院
上世纪50年代,酷爱京剧少年的我是住在江苏路北头,往往是到就近的永安大戏院看戏,看过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尚小云、杨宝森等。或就是到华乐戏院。可有一年,著名文武老生白玉昆来青,是在光陆演出。那时青岛的交通极为不便,我又年少没出过这样的“远门”,但得知白玉昆的《走麦城》演得非常精彩,一直就渴望能够亲眼目睹。于是,我就瞒着家人乘公交车,那是头一回来到“光陆”,过足了戏瘾。此后,我就几次三番到“光陆”看戏。
据了解,这是由商人万仲义和刘德美二人出资,于1928年在老台东商业市场内所建,原名同乐茶园,又称商业茶台,除了供应茶水点心外,还有京剧清唱。改建成东镇商业舞台以后,这里开始正式演出京剧,有时也演评剧或地方戏。
1939年9月,由吕耕三、裴君衡等人联合经营了这个东镇商业舞台,此时也更名为东镇光陆戏院,由赵兰亭担任经理。1944年2月1 日,东镇光陆戏院改由吕富琛(黄县人,青岛华东商行经理)、王逸尘(黄县人,上海慎源商行经理)、赵兰亭(蓬莱人,天津天宝大戏院经理)三人合资经营。从此,东镇光陆戏院除上演京剧外,有时还放映电影。此后就一直叫“光陆戏院”。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1月,光陆大戏院重新营业,先是由吕富琛任经理,1947年9月,由青岛梨园公会会长周麟昆任经理。因他本人就酷爱麒派,并主演过《徐策跑城》等麒派名剧及《狸猫换太子》等连台本戏。光陆戏院有自己的班底——青岛共和京剧团,专门为来此演出的名家配戏,存续的时间最长。周麟昆委托刘德舜为主要负责,主演、麒派老生刘宝英是他的儿子,其他主演还有青衣杨淑萍、武生杨云超、老生赵万鹏等。由于“永安”、“光陆”是一家,演员、布景可以两家使用。大剧团来青,往往是在“永安”演毕,一般除梅兰芳剧团外,总要来“光陆”演上半月。尚小云剧团、程砚秋剧团、荀慧生剧团、唐韵笙剧团、顾正秋、胡少安、郭少衡、吴素秋等,都是这样来“光陆”演戏。上世纪50年代初,女老生张少楼的演出小组(内有女花脸许慧敏),著名海派“猴戏”武生周云亮的演出小组(内有女老生蒋慕萍、旦角李慧芳),还有著名旦角杨荣环、著名武生袁金凯等,都在“光陆”演戏,也是“共和”为他们配戏。“共和”在没有外地名伶来演时,他们自己还排演了京剧《白毛女》《十五贯》《碧海扬州》《刘介梅》《搜书院》等戏。
解放后,光陆戏院进行了改建,建筑面积为2600平方米,座位增至1305个(楼下821、楼上484),改善了舞台条件,观众座位也舒适了。那时光陆戏院的共和京剧团,由刘宝英(麒派老生)、张至云(荀派花旦)领衔。他们平时既可以自己单独演戏,也能够为来光陆演出的各地京剧名伶配戏。于是,不少名角往往在市里的“永安”演出一个阶段,然后又来“光陆”
现在,华乐、永安、光陆这些戏院都已完全拆除,荡然无存,杳无踪影,只是给青岛老戏迷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011-4-26 青岛 夹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