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德的“魔桥”

(2011-03-24 20:52:59)
标签:

康德

杨光

心理

咨询

分类: 【心理现象】

   

         康德的“魔桥”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出生于柯尼斯堡,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康德深居简出,终身未娶,一辈子过着单调刻板的学者生活,直到1804年去世为止,从未踏出过出生地半步,因此诗人海涅说,康德是没有什么生平可说的。
    有人把他比做蓄水池,前人的思想汇集于此,后人的思想则从中流出来;也有人将他的哲学比做一座桥,想入哲学之门就得通过康德之桥。俄罗斯文艺理论家戈洛索夫克尔在其《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康德》一书中指出:“在哲学这条道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是来自何方和走向何处,他都必须通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康德。”美国的康德研究专家贝克曾引述哲学家中流传的一句格言:“在哲学问题上,你可以赞同康德,也可以反对康德,但不能没有康德。”跨越康德之桥,说白了就是要超越自己,超越他人!
    康德哲学确实是一座桥,但任何人(特别是学者们)都绝没有死在这座桥的必要!这是因为,第一个想要跨过这座桥的人,恰恰就是康德自己。企业要想腾飞,首要和必须的就是一种超越的气魄,超越自己和他人的大无畏精神。
    在碳酸饮料市场上,没有哪两家公司像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那样,在几十年的较量中演绎出许多缤纷多彩的故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在不停的争斗中一直高居市场高端。1998年香港《南华早报》有一个新闻标题称:人民可乐叫板可口可乐(People’s?Cola March on?Cocacola)。这种每瓶比“两乐”还便宜5角钱的可乐,吹响了中国本土可乐的反攻号角,“可乐的名字叫非常”、“中国人自己的可乐”的广告横幅拉到了偏僻的城镇,非常可乐成了人民的可乐,成为普通民众幸福生活的象征。
    非常可乐刚推出时,可口可乐曾经傲慢且不在意地说:“我们每年都会在全球遇到很多这样的挑战者”,的确,在漫长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有很多可乐品牌在“两乐”的强大攻势下被挤出了饮料市场,但是,娃哈哈集团在配方、质量控制、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都广泛地吸收和学习“两乐”的经验,并独创性地以农村和小城镇市场为据点,“以农村包围城市”。连可口可乐最终也不得不公开承认,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挑战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
    翻看娃哈哈的历史,娃哈哈企业集团之所以能从一个校办企业发展到今天国内饮料行业巨头,就是因为它能不断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从最初的儿童营养液到果奶,到可乐,到矿泉水,到饮料,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使得娃哈哈这个品牌能常保常新,不易被消费者遗忘,牢牢占据市场,份额不断加大。
    TCL的李东生说:“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不断地超越自己,特别是在成功的时候我们还能继续超越,我们就能保持相对领先的竞争力,我们的企业就能不断地前进发展。”学习与引进,努力与进取,成就辉煌的刹那,就是那一瞬间超越的风华的展示。
    跨过康德的“魔桥”,挥一挥衣袖,带走那一片豪情与激迈,作别的是那已经过往的云彩,因为曾经的跨越,因为未来的追寻。(蒋丽梅)
    夏娃的第一句话:太贵了,有没有打折?

杨光心理咨询师博客欢迎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