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吃几只小龙虾才没事?

(2010-09-08 08:50:42)
标签:

毒素

横纹肌

中国疾控中心

《人民日报》

哈夫

南京

       《人民日报》报道,97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在南京通报:中国疾控中心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对来自南京市场的小龙虾及患者的血液和尿液样品进行了筛查,没有发现市场采集的小龙虾中存在已知可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化学物质。专家组认为南京病例属哈夫病,很可能由不明毒素所致,而不明毒素的来源,应该来自小龙虾。专家解释说,虽然致病的不明毒素很可能来自小龙虾,但这只是来自小龙虾的极少数个体,大多数小龙虾不带毒。调查表明吃小龙虾少于10只的基本没问题,吃得越多遇到带有毒素的小龙虾的几率就会增大。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少数人食用小龙虾量比较大以及个体差异原因,是有发生哈夫病的风险,但总体来讲风险应该是很低的。

    以上内容全部来自今天的《人民日报》第十三版,权威性应该不容质疑了,但是有一个细节或许让公众不解。对于这样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既不应该夸大严重性,造成民众恐慌,也不能掩盖其严重性,更不应该以某些利益考量来引导公众。比如,为了餐饮企业和某些养殖企业,甚至某些地方利益,强调食品小龙虾的危险性并不大,就像这篇报道中专家说的“吃十只以内基本没有问题”。缺乏专业知识的民众会问:“基本没问题”是什么概念?生命健康非同儿戏,对于公众而言,我们要的不是“基本没问题”,而一定要“绝对没问题”。虽然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很难说“绝对”二字,但是公众对专家意见的依赖性也希望他们慎用“基本没问题”这样的说法。因为从报道中看,专家组的意见是“毒素应该来自小龙虾”,只是“毒素不明”。请注意,“应该”二字的语义在这里显得并不那么确定。在这种前提下说“基本没问题”更要慎之又慎。这又不能不让人想起前几天媒体报道有些官员“带头吃小龙虾”的事情,所为何来?无非还是拯救小龙虾的产业链。小龙虾只是老百姓餐桌上许许多多食物的一种,而且并非是米面油这类必须的食物。和公共食品安全相比,小龙虾的产业利益孰轻孰重?老百姓心里明镜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