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空难”过去十几天时间了,调查还没有结束。前天《中国经济时报》报道:在最近一次全民航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民航局有关人士透露,2008年到2009年民航局曾对飞行人员的资质进行了全面检查,查出来飞行经历不实,甚至造假的多达200多人。在此次的民航检查中民航局就要求重新进行资质检查。
对这一现象昨天的中青报发表了评论。飞行经历造假事件最近被民航总局局长李家祥批评为“民航系统的三聚氰胺事件”,近期相继发生的空难和飞行事故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伊春空难既非空防缺陷造成也非人为破坏导致,其核心问题集中在飞行员的能力等环节。从坠毁地点来看,被认为是飞行人员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而其背后的事实是,40岁的机长为军转民飞行员,在部队开小飞机,曾被认为达到了波音737机长的标准,但是深航却给了E190机长的资质。也就是说,伊春空难与飞行人员的资质不符有关系。中青报提出,飞行员资质造假决直接威胁航空安全,很有必要借这次修改刑法,对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机会,将航空领域的危险驾驶也一并入刑治罪。
对这件事情我的感慨是,首先,空军飞行员退役飞民航机并不是问题,而是国际惯例,很多国家的民航飞行员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空军。在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飞行员甚至采用现役空军,他们飞一个星期战斗机再飞一个星期民航机,但是以色列航空公司是全球最安全的航空公司,关键在于严格的制度管理。
其次,我们的民航业这些年发展迅猛:航空公司如雨后春笋出现,各地机场建设轰轰烈烈,二三线城市都纷纷要建机场,“大飞机计划”正在紧张研发中,但是我们的航空服务质量却实在相当低下。前段时间全国范围的航班大面积晚点已成公害,民航总局才不得已进行整顿,而机场的服务质量和价格一直备受公众诟病。前不久我看了一部电视片才知道世界上每年都评选“最佳机场”,给世界各地的机场排名。在名列前茅的机场中,并不是最大的、最新的、最豪华的,而是服务最好、最人性化的,中国内地这些年建了那么多机场,花了那么多钱,没有一个榜上有名。而且我看了人家那些机场的服务,感觉我们的机场是花钱一流,硬件二流,服务三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飞机出行正从过去的某种特权象征变为大众的出行方式,因此公众对航空安全和服务水平提高的需要正在快速增加,显然我们的民航业还没有做好足够的应对。驾驶员资质造假人们都无法接受,连飞行员的资质都可以造假,实在出乎国人的意料。我们希望“824空难”能够成为一次转变的契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