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12日报道,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东侧出现了一个1200平米豪华大院,院内两层欧式小洋楼面积约200平方米,主人是连云港政法委副书记孙灿。对此事当地村支书陈耀玄介绍,孙家建房手续是齐全的。该地块是荒地,孙家花了4万元买来建房。该村尚未纳入城市规划范围,只要有宅基地,肯花钱,愿盖多大就盖多大。对此昨天中青年报评论说,官员在风景区建别墅,当然不会出现“手续不全”这样的小问题。一者,官员希望享受,向地方提出要求,地方上自然有人想方设法去满足。连云港那个村支书自己承认,曾帮忙协调过孙灿副书记的圈地事宜。有这样一位重量级的官员住到自己辖区,也就算攀上了关系,在官场上多了一份人脉。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再者,即便手续上有一点瑕疵,被人发现了,也自会有人挺身而出解释、辟谣。
我赞同中青报的看法。所谓的“手续”就是制度和规范,在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度自然有很多“手续”。而对于官员,尤其是一些基层官员来说,他们自己就是“手续”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解释者。手续对他们来说,不仅根本不会成为问题,甚至可以把手续当成一种可以谋利的资源和股本。前两年南京某区的发改局跟一家开发商合作开发一个楼盘,就是以“办妥一切手续”为入股条件,结果后来东窗事发,很多当初花了几十上百万买房的业主至今拿不到房产证,造成了社会矛盾。政府跟企业可以存在“合作”关系,也可以存在“合资”关系,但是可不可以拿“制度和政策”作为股本呢?如果制度和政策都可以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一种资本,那对于社会大众和其他企业而言不仅没有公平可言,连政府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异。开发商不是傻瓜,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什么开发商愿意接受当地区政府“办齐手续”这种入股方式呢?显然是因为开发商如果按章办事根本拿不到那些他所需要的手续,才需要地方政府通过非正常渠道,采取非正常手段。这就是一个基层政府出卖公共利益,赤裸裸的权力自肥的典型案例。
事到如今,对那些耽误了两年买房时间的业主当地政府的解决办法是:退钱加两年银行利息。试问,过去的这两年南京的房价涨了多少?这些业主的钱在2007年也许可以买一百平米的房子,现在你把钱推给他,他只能买50平米了。老百姓这么巨大的损失找谁买单?那些曾经为这个项目一路开绿灯的部门和官员有哪一个会为此承担责任、付出代价?“手续”既然可以如此轻松地被某些人玩弄于股掌之上,所以回到开头,连云港堂堂政法委副书记为自己家的房子搞定这么一点手续有什么奇怪的呢?我只是想问问那个村支书,如果你们村每个农民也掏4万块钱出来,你同意他们每家搞一个1200平米的院子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