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三个“无车日”,所有报道都显示,“无车日”活动越来越受重视,什么市领导带头坐公交或步行上班,很多市民也自觉放弃开车等等。我想说的是,“无车日”如果仅仅是作为一项活动存在,它的意义无论怎样都是极其有限的,其意义永远都只能停留在宣传层面和象征意义。当然,我觉得不是否认宣传的作用,而是在思考我们如何更有效的扩大并检验宣传效果呢。比如,昨天很多“无车日”的报道中都涉及到推广绿色出行的自行车。我觉得自行车是个很值得说的话题。
对于自行车,中国老百姓再熟悉不过了,我们一直被称为“自行车王国”,但这个称号殊无荣耀可言。在过去我们的认识中,我们中国人骑自行车,西方人开汽车;自行车是中国人的交通工具,而是西方人的健身工具;骑自行车是落后贫穷的标志,开汽车是富裕发达的标志。我认为,今天到了应该重新认识自行车意义的时候了。在今天的欧洲已经或者说正在掀起一股自行车的热潮。今天的欧洲人正在把自行车从过去的健身工具变成具有健身功能的交通工具,这种趋势越富裕的国家越明显。在北欧骑自行车已经几乎成了一种时尚生活方式的象征,而开汽车制造污染成了被指责的生活方式。法国正在进行一项规模宏大的免费出租自行车给市民使用的“政府计划”,最大限度地减少使用机动车所导致的尾气排放,推广自行车出行。昨天媒体上还报道,英国政府为了加大对公民选择自行车出行的鼓励,甚至通过了明显的倾斜立法:自行车和机动车相撞,无论谁的过错机动车都承担全责。尽管这条过于激进的法律立刻招来了立法公平性的质疑,但是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对于自行车出行的推广力度大到何种程度。
在咱们国家也有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前几天媒体上报道,国内某市政府采购了几十辆自行车作为“公务用车”。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推广的。相当多的公务员出门办事也没多远的路,也不是什么急事,为什么就不能骑自行车呢?我每天上下班都经过紫金山,很多年前我曾经看到南京体院的自行车运动员在中山陵里面骑行或者很多老外结伴在山里骑行,最近我发现骑车锻炼的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包括一些老年人。我经常去迪卡侬体育用品超市,最近发现在自行车专柜前的人越来越多。这里的自行车不再是过去那样老土了,而是非常时尚兼具运动元素的交通工具。这让我回想起在德国的时候一个德国朋友对我,在德国街上开奔驰宝马的穷人多得是,但是在街上骑自行车的几乎都是有钱人。
当然,为了配合自行车的推广,机动车道挤占慢车道的现象必须得到纠正。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个月新增机动车一百万辆,按这个速度,靠挤占慢车道来解决交通压力简直是杯水车薪。有人说,你站着说话不腰疼,我家远,上班十几公里,怎么骑车?我只是呼吁有条件,有可能的人选择自行车,比如上班距离在五至六公里范围内的人。另外,即便你做不到骑自行车上下班,但是在不上班的时候,近距离出行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不开车而骑自行车。一句话:我们可以选择买汽车,但是不要完全放弃自行车,减少使用汽车。
过去中国人骑自行车是没有选择,那是落后,而现在当我们有条件选择自行车和汽车的时候,我们选择了自行车,那就是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是进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