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冲动

(2010-03-24 16:06:41)
标签:

nlp

教育

励志

理想

分类: 给自己励志

 

有这样一个事实为我们所不知:在我们人的身上,无论是神经还是肌肉,其反应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紧张”。我们判别信息是根据神经兴奋的紧张程度,我们做出反应是通过在成对肌肉中选择需要紧张的那一块。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拼命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却越来越紧张?因为神经和肌肉习惯于紧张,对紧张这种感觉更加熟悉,所以当你试图暗示自己不要紧张的时候,它们得到的信息却是紧张吧,快点紧张吧。这个时候,应该做的事情是忘记你的存在专注于目标,或者暗示自己放轻松,放开身心,或者进行肌肉放松练习,一点一点地放松那些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

生命是一场冲动。人的生命尤其如此,从两个人的冲动中来,在一群人(或,N个人,N1)的冲动中去。

生命不过是一场冲动。如果没有阻力,没有压力,没有摩擦力,生命的冲动将会变成肆无忌惮的破坏。

生命只不过是一场断断续续起伏不定的冲动。初来乍到的啼哭,娇宠呵护下的微笑,无奈自立的坚强,冲击目标的兴奋,人生使命的完成,垂老濒死的挣扎。

从物理学角度看,生命是在一种可以称为“负熵”的力的作用下向着有序化方向发展的量子化的冲动过程。

从化学角度看,生命是每时每刻进行的数以千万计的化学反应,是维持这些化学反应条件的各种反应机制的集合。

从生物学角度看,生命是细胞分裂的产物,是按照基因设计好的路线图根据具体环境展开的系统工程,是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螺旋式前进的有机组织。

冲动总是被约束,否则生命就会出现畸形。

冲动必须被约束,否则生命就无法凝炼为成熟的果实。

冲动不能不被约束,否则生命会毁掉自己。

过程哲学(著名物理学家、哲学家怀特海提出)引出控制论(信息专家维纳创立),冲动是能量的集中释放,非冲动意味着能量平和缓慢的释放,在生命持续的过程中,不存在不冲动的时刻。

非冲动不是不冲动。非冲动只是相对于冲动这种激烈形式的另一种“冲动”。出名需趁早,让冲动降临的早一些,让我们尽早进入非冲动的状态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好吗?

不冲动意味着麻木。只要还能够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就没办法不冲动。只不过可能有两种状态罢了:激烈的冲动状态,缓和的非冲动状态。

阅读理解

1,上面的文字说了些什么,请概括为一句话。

2,上面的文字能否作为一篇文章单独存在?如果接着写,下面该写什么?

3,你知道搞“阅读理解”这么个东东是跟谁学的吗?

上面的内容来自一场漫无目的的冲动。接下来我要说的是这篇文字的核心,即网瘾问题。

有句古话叫做“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没有记错吧,突然发现有些别扭),说父母是一贯正确的,不会犯错,即便犯了错也是你理解错误,即便你没有理解错误你也不能说父母错了,而应该坚持彻底地服从父母,执行他们的意见。显然,这是旧中国家长制酝酿出来的至理名言,与如今“天下无不是的妻子”一个道理,都属于名言名句界俗语门伦常规范纲压迫冲动目歪理邪说科。

就未成年网瘾问题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家长而不是网吧。网吧存在的目的就是营利,有钱赚为什么不赚?换作你开网吧,你也会同样对待那些未成年,否则就等着在竞争中被淘汰吧。想要网吧不让未成年进入,可以设立奖惩措施,执行规定的奖励,不执行的罚款,但是,规定和奖惩制度也许早就存在,执法人员不严格执行罢了。这是文化问题,咱们不讨论。千万不要冲动,就算你破口大骂公德心丧失腐败堕落也毫无益处。咱们要讲的是,既然把孩子生下来了,为什么不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为什么不和孩子一起玩耍,一起上网,为什么不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世界?

将生命冲动虚掷于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将有限的能量投放在收益不稳定不可靠的应酬上,却不肯静下心来看一看孩子,这是谁的错?

 

 ——添加几句:孩子沉迷网络是无法克制冲动所致,这一类冲动的背后是某种需要的缺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宽恕自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