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5

(2009-08-30 15:56:56)
标签:

孔子

杂谈

分类: 废文与杂谈

孔子二十九岁,在街上行走,遇到一个头戴雄鸡尾翎,胸戴形似公猪尾巴的佩饰,雄赳赳气昂昂地拦住孔子,问道,你就是那个叫做丘的家伙?听说你本领很大,是真的吗?

孔子笑了笑说,你找我有什么事?

我叫仲由,字子路,你听说过吗?

孔子点点头,那个为了孝敬母亲每天背着一袋米行走百里的人就是你吧?

子路点头,你这个人倒算是名副其实的有学问。

孔子说,我只是对这些事比较留心罢了。

子路说,我要和你比武。

孔子摇头,为人最要紧的是诚信,是后厚德待人,不在于能够以武力折服人。

子路哼了一声,说道,你怕了我吗?

孔子说,我还有事,恕不奉陪。

子路拦住他,不比过的话你休想离开。

孔子无奈,你想比什么?

子路说,听说你箭术鲁国第一,我就领教你的箭术好了,免得别人说我欺负你。

孔子说,好吧。

两人比箭,孔子三箭都射中红心,子路也是。子路不服,又射了三箭,仍然全中靶心。孔子照样射出三箭,全中靶心。子路再射三箭,最后一只箭碰着前面八只箭中的一只,偏了几寸。孔子三箭仍全中靶心。子路不服。要求比试勇力,举起一块石头,掷出五米。孔子摇摇头,掷出七米。子路拜服,叹着气要离开。孔子要求与他喝酒聊天。他欣然同意。

 

孔子听说师旷演奏乐曲的故事,决心学习弹琴。

晋平公听师涓鼓琴演奏纣时的靡靡之乐,又听师旷演奏,师旷初曾以平公德薄,劝其不要听。当师涓鼓完之后,平公问师旷曰:这是什么声音?师旷说:这是清商。平公说:清商原来是这样悲怆吗?师旷说:不如清征。平公说:清征可以听听吗?师旷说:不能听,古代听清征者都是德义之君,今吾君德薄,不足以听。平公说:寡人所好者就是音乐,愿试听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廊门之,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音中宫商之声,声闻于天,平公大悦,坐者皆喜。平公提觞而起,为师旷贺寿,回到座位上问道:音莫悲乎清征乎?师旷说:不如清角(即清角比清征还要悲怆)。平公说:清角可以听听吗?师旷说:不行,古时候黄帝集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复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今主君德薄,不足以听之,听恐召来祸患。平公说:寡人老了,所好者就是音乐,愿遂听之。师旷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乌云从西北起;再奏之,大风至,大雨随之。裂帷幕、裂俎豆、毁廊瓦,坐者散走。平公恐惧万状,伏于廊室之间。晋国大旱,赤地千里,三年无收,平公日渐窘困。

孔子拜访师襄,询问师旷的故事是否属实。师襄摇头说:“不知道,我的技艺还达不到那样的效果。”孔子说:“这就是所谓的谦谦君子了吧,我愿意跟随你学习音乐。”

师襄教给孔子一套曲子,对他说:“等你练好之后就懂得基本乐理了。”过了一个月,师襄对孔子说:“你已经掌握基本技法了,可以学习乐理了。”孔子说:“我还不够熟练,请允许我继续练习。”又过了一个月,师襄说:“了不起啊,你一定已经领悟了乐理,不然不会演奏的如何精妙。”孔子微笑,说:“我还没有领悟神髓,请允许我继续练习,”又过了一个月,孔子说:“我仿佛看到一个黑瘦而精神抖擞的老者,他勤劳恭敬,心怀天下,废寝忘食地寻找造福万民的道路,能够做到这些的只有文王吧?”师襄赞许地笑道:“丘乃奇才也!此曲名曰文王操,正是对文王操行的赞美啊。”

 

孔子三十岁,齐景公访问鲁国,顺便带着晏婴拜访了孔子。

齐景公姜杵臼对孔子说:“寡人的哥哥庄公被崔杼和庆封杀死,改立寡人,寡人当时真是心惊啊,唯恐一不小心就会丧命。不久,崔杼被庆封杀死,寡人以为会有好转,不料庆封当权而不上朝,大臣都到他的家中请示工作,寡人仍然是傀儡一个,幸亏庆封被他的下属卢蒲葵和王何赶下台,寡人终于掌握权力,然而,许多贵族阳奉阴违,栾施和高强竟然驱逐寡人及诸位公子,真是狼子野心!陈氏和鲍氏忠心耿耿,赶走栾施和高强,寡人终于能够安心了。你看,秦穆公只不过一个蛮夷之地的君主,后来却成了霸主,寡人的齐国乃是有名的富庶之地,为什么反而没办法成为霸主呢?”

孔子说:“为什么要称霸呢?秦穆公称霸是因为他重视人才,可是他死的时候搞殉葬,当时的贤才为之一空,所以他的后继者虽然励志振兴也无能为力啊。”

 

孔子打算成立私学,去找子路。子路说,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学习有什么用呢?一个人有什么才能难道不是上天决定的吗?孔子说,虽然可以这样说,但是,你看山上的竹子,本来只能用来做担挑工具,如果削制成箭,就可以穿透牛皮,如果制成竹简,就可以编缀成记录文字的工具,先天的素质固然重要,后天的培养和有目的的使用更是不可缺少啊!子路听了非常高兴,说,我愿意跟随你一起学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孔子4
后一篇:关键还是教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