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3

(2009-08-30 15:48:00)
标签:

孔子

杂谈

分类: 废文与杂谈

孔子十七岁,身高九尺(折合现代一米九),人称长人,有乃父之勇力。

孔子在曲阜城西郊外矍相之圃射箭,观者如堵。(《礼记·射义》)

孔子十发十中,原姓老者捻须微笑,对孔子的箭术表示赞赏。观众散去,老者在孔子搀扶下坐上马车。老者笑道:“六艺之中,我最满意的便是你驾车的技术。”孔子道:“弟子愚钝,以后还请先生多多指教。”老者道:“你母亲的病怎样了?”孔子一脸担忧:“恕弟子直言,家母病情怕是不容乐观。”老者低头沉思片刻,说道:“快些赶回去,希望能够见上最后一面。”孔子大惊失色,扬鞭催马,车子飞速前进。

 

颜徵在面色苍白,有气无力地躺卧在席榻上。

孔子跪在席上将母亲扶起,一脸忧色。

老者在青年计然的搀扶下跨进门来看了看,叹气道:“病入膏肓,无可救药。”

颜徵在挣扎着要向老者施礼,老者摆手劝阻:“不必多礼。”

颜徵在道:“小儿无知,还望老人家多费心思调教。我死之后,草席裹尸,掘地三尺,不要空耗钱财。”

老者摇头道:“此言差矣!你死后的丧葬礼仪务必要慎重行事方能显出丘儿所学,否则,你一腔心血不都白费了吗?”

颜徵在苦笑道:“如何慎重?将我葬于何处?”

老者道:“这倒要考校于丘儿了。”

孔子道:“应该将母亲与家父合葬。”

老者道:“为什么,又凭什么?”

孔子侃侃道:“家母虽然未曾遵从周礼聘嫁,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宗族祭祀的重任由家母担当,自然不必拘泥细礼。自我十五岁起,应有的各种祖先祭祀从未中断,宗族已然由丘承祧,丘当然有权将家母与家父合葬。”

老者道:“那么,施氏夫人该如此处置呢?”

孔子不禁愣住了。这倒是个大问题。

老者笑道:“若是拘泥于古人所定琐碎礼仪,这个问题无从解决。但是,只要知道古人为什么要制定如此繁琐的礼仪,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孔子将颜徵在扶着靠在墙上,跪在席上向原姓老者叩头,道:“望先生赐教。”

老者道:“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人制定礼仪为的是维护已有的秩序。《周礼·天官·大宰》有云,礼俗以驭其民。礼是习俗的升华,习俗是生活的表现。习俗因地方差异而不同,礼因学者理解差异而不同,如今天子失官,散落四方,诸侯所习之礼大多与当地习俗掺杂,正是整顿礼制的时机。礼可以分为冠、婚、丧、祭、相见、乡饮酒,也可以分为冠、昏、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通过生活各个方面的详细规定,礼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也是人有无学问的甄别尺度。另外,圣王伏羲观天察地做八卦,仓颉遍览万物造文字,都是取其形象以指称,礼也是如此。依据这两个原则,即便违背某些细碎的礼仪,也不会受到苛责的。

孔子道:“弟子以为,礼应当有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先生以为如何?”

老者仰天大笑:“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

颜徵在喜道:“有儿如此,我可以安心归去了。”说完含笑逝去。

孔子哀嚎道:“母亲!母亲!”

 

孔子将颜徵在浅葬在名为五父的通衢大道旁,开始寻找父亲叔梁纥的墓地。这一天,孔子与计然在路旁草席上休息。

计然对孔子说:“墓葬不封不树,没有标记,怎样才能找到十多年前的坟墓呢?”

孔子说:“只要诚心诚意去找,一定可以找到。”

计然说:“如今曲阜很多人都听说了你要将父母合葬的事情,你这样做不合礼仪,怕是会影响你的前程。”

孔子说:“即便如此,我也不会改变主意。母亲虽然不说,她的心愿我还是能够了解的。为人子而不能完成母亲遗愿,有何面目存于人世?”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车来到近前停下。

老婆婆:“哪个是叔梁纥的儿子丘?”

孔子连忙上前施礼道:“请问老人家有何见教?”

老婆婆上下大量孔子,擦擦泪,说:“可怜的颜家小女儿啊,有儿如此却不能安享天年!”

孔子陪着老婆婆落泪。

老婆婆说:“你父亲的葬礼,我儿子参与了,施氏夫人将他葬在防,我让他带你去吧。”

孔子问道:“老人家,施氏夫人现在如何了?”

老婆婆说:“她由三女婿葬在叔梁纥墓旁。叔梁纥的妾室也是如此。你的哥哥孟皮已经有三女一子,不过,他因为家产之事闹的焦头烂额,日子过的并不顺心。”

孔子道:“多谢老人家指点。我先将父母合葬,其他事情容后再议。”

老婆婆说:“正该如此。”

 

合葬墓前孔子在做祭拜。身后有许多人围观。

计然骑马来到,等孔子起身,走到他跟前低声说道:“季孙如意要开宴会招待士一级的贵族,你要不要参加?”

孔子愣了愣说:“我有孝在身,不合适吧?”

计然道:“守孝乃是小孝,完成父母遗志才是大孝。”

孔子想了想说:“好吧,我姑且试一试。”

 

季孙氏门前不时有带着礼物的冠盖之士觐见。

孔子腰中系着麻布,带着礼物也想进去。

一个与孔子有几分相像(身高体型仿佛)的人拦住孔子,看了看孔子递上的名牒,摆摆手,说:“季氏是要宴飨士,不敢招待你。你还是另投他门吧。”

孔子无奈,只好转身离去。

计然在远处等着孔子,见他怏怏而返,安慰道:“这个家伙名字叫阳虎,依我看绝对不是安分守己之辈,季孙氏终究要有重用你的那一天。”

孔子勉强笑道:“但愿如此吧。”

孔子不知道,就在这一年,鲁国一个贵族已经嘱托儿子们拜孔子为师。这个人是鲁大夫孟釐子。他出使楚国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礼仪,受到讥笑,心中郁闷得了重病,一副快要死的样子,于是他对继嗣孟懿子说:“孔丘是圣人之后,他的祖宗弗父何能够继任宋君,但让给了厉公。他的祖宗正考父辅佐戴、武、宣公,不以资格老而狂妄自大,在鼎上刻铭文:‘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於是,粥於是,以餬余口。’他这样谦恭,虽然当时没有发达,后代也必定会有发达者。现在孔丘年少好礼,说不定就是将来的达者。我快要死了,你应该拜他为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