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鲲海鹏霄
鲲海鹏霄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79
  • 关注人气:1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人文集中关于李松的史料摘抄

(2023-11-22 10:28:25)
标签:

明史研究

李松

刘应节

汪道昆

顾养谦

分类: 乡贤录
李松(1525-1598),字子节,号小峰,直隶大城(今河北大城)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一生功业,守辽为最。自隆庆五年九月,至万历十三年六月,由宁前兵备佥事[1]累官至兵部左侍郎辽东巡抚,管理屯种,修筑边工,抵御寇扰,抚字军民。现于明代缙绅文集中摘抄有关李松在辽东期间的史料,标点为摘抄者所加。

刘应节《白川刘公奏议》

刘应节(1517-1591),字子和,号白川,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进士。由户部主事累官至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万历五年致仕[2]。《明史》有传。隆庆四年十月至万历二年七月,任蓟辽总督[3]。其间,李松隆庆五年九月任宁前兵备佥事,万历二年升兵备副使。刘应节著有《白川刘公奏议》8卷,以下各条摘自该书(万历刻本,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数字古籍”,20231031登录)。

01.准兵部咨,该阅视侍郎汪道昆条陈一《固边疆》,该本部覆议,题奉钦依[4],备咨前来。除通行宁前兵备佥事李松、分巡[5]兵备佥事贺溱、行太仆寺[6]少卿朱应时各公同差官沿边逐一丈量,并估议合用钱粮军夫等项事宜,开报到臣。(卷7,万历元年十二月《条陈辽东善后事宜以备采择疏》(第一疏[7]),页31上)

02.今辽东镇在九边中独当虏患,各路镇臣羁身沙漠,举目萧条,利害切衷,寝食靡暇。阅视大臣谓“行者不愿出其途,仕者不乐居其位[8]”,良非虚语。虽诸臣尽瘁忘劳,而较之腹里,燕居鞅掌,苦乐悬殊。况积苦未疏,新工又继,旁观者相视咋舌,当局者宁不寒心。合无将分管将领如小有失事酌免参提,少有过犯量从宽宥,令其专意修工。将完过工数刻石登记、登高,如式者年终酌议升赏,如苟且塞责,坍塌在三年之内者,仍追论治罪。兵备如宁前佥事李松、广宁[9]佥事贺溱、行太仆寺少卿朱应时,职专监督,尤系纲领。而宁前辛苦更甚,且资望俱深,例当迁转,或先升阶级,以久其任;或候工有次第,予议升录。(同上条,页33上、33下)

03.据宁前兵备佥事李松、分巡辽海东宁道兵备佥事贺溱、辽东行太仆寺少卿朱应时、总兵官李成梁各呈,节蒙验前事,依蒙公同委官高廷相、陈可行及各该路将领等官,赴边逐一勘估台墙基址、工费等项明白,各开报到臣。(卷7,万历元年十二月《条陈辽东善后事宜以备采择疏》(第三疏),页37上)

04. 自张巡抚[10]任事以来,即将沿边墙台通共修理,但工大路长,费多人少,一时不能并举,止将冲要墙台壕堑渐次修浚。今城堡台圈已完,方行议修间,该兵部侍郎汪道昆奉命阅视,冒险周巡,灼见辽人苦迫之情,深思辽边修守之便,特为疏请内帑银,大加修筑。(同上条,页38上)

05. 查得本镇边界西自蓟镇一片石接长城起,迤东历前屯[11]、宁远[12]、锦州、义州、广宁、镇武[13]、西平[14],至三岔河[15]西岸止,沿边顺长一千一十二里零一十八步。除高山险峻人马不通,并三岔、大(陵)[凌]河口及已完石样墙四十丈,共三万九千六百三十馀丈不算外,实该应修边墙七百九十一里零,每里计墙一百八十丈,共墙一十四万二千五百三十三丈零;应铲削偏坡八千四百四十九丈零;应修石墙四万五千九百六十四丈;应用砖包土墙八万六千九百一十二丈;应修水口一千二百八丈;沿边瞭守墩台共六百三十六座,除地势偏僻徒设无用,应该裁革者共四十座俱不议外,实该修墩台五百九十六座,内堪守应添圈墙者二座,地势不宜应该改移者二百二十一座,低小不堪应该加筑添圈墙者二百二十三座,(徒)[陡]峻不用圈墙者一百五十座;此应修边墙墩台等工之总数也。及照前项估议工费虽颇详尽,但计成工不止二三十年,用官银多至四十馀万。且辽人畚筑才辍,已劳而又劳;荒旱相仍,已苦而又苦。求成速恐饰虚文,督责严恐生内变。合无自万历二年先发银三万两,以一万发宁前兵备佥事李松,以一万发分巡道兵备佥事贺溱,以一万发太仆寺少卿朱应时,至明年春夏查照前议修理。候各工颇有次第,前银用已过半,臣等计银计工再行请发。庶工以渐成,劳而不怨;银以渐发,费而有终。(同03条,38下~页39下)

06.宁前兵备佥事李松,负屏翰之壮猷,报忧勤之锐志。遇虏警而临机决策,将领藉以受成;处冲地而正己率人,属官无不畏法。修筑极边之险隘,如石狭等口[16],同军露宿者月馀;招集弃伍之贫军,如连山等城[17],还籍安家者千数。包台圈,葺城垣,明烽火,处置有要有伦;稽月粮,查哨丁,恤驿卒,经营克威克爱。预布精兵,中后所[18]之孤城竟保无虞;默传方略,椴木冲[19]之猾虏不敢内犯。操持无愧四知,力量可当八面。……以上各官有裨军务,均当荐扬,内……李松资望俱深,亟宜擢用。(卷7,万历二年二月《一年防御事竣,荐举文职官员以昭激劝疏》,页40下、41上)

07.辽东宁前道兵备副使李松,事不辞难,刚能任怨。抚绥疲卒,克威克爱,大小无不倾心;督理边台,必躬必亲,将士罔不效力。甘苦下同于部伍,出口露宿者月馀;勤劳靡顾乎室家,孤堡独居者数载。遇警而临机决策,诸将藉以受成;断狱而抵法追赃,贪官因而敛手。封疆良翰,盘错奇才。……以上八臣,均为藩臬之良,所当荐扬。内……李松、马时泰,政绩方新,应久任以观厥成者也。(卷8,万历二年九月初九日《举刺兵备官员以昭劝惩疏》,页21上)

汪道昆《太函集》

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号南溟。南直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进士,由义乌知县累官至兵部左侍郎。《明史》有传。汪道昆才兼文武,韬略堪夸宿将,同戚继光平倭寇于闽海;华章不让古人,与王世贞执牛耳于文坛。隆庆六年十月至万历元年秋,以兵部右侍郎阅视蓟辽[20]。万历元年春,至辽东宁前,兵备佥事李松呈宁前修防方略,汪道昆颇为称许。著有《太函集》120卷,以下各条摘自该书(《续修四库全书》134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版)。

08. 宁前最当虏冲,中前所[21]若缀旒,孤危尤甚。(卷89《辽东善后事宜疏》,页90)

09. 顷臣复核辽东边工亦既,次其功赏以请。夫以辽视辽,功倍于昔,以辽例蓟,又或不然。盖御寇于堂奥,不若御寇于门庭。蓟之台墙,门庭之守也。辽之路台、路堡,亦足以利收保通往来,然而农不得受田,士不得税甲,守在堂奥,其如虏何?臣尝以此诘诸司,诸司无有应者。臣又以宁前与蓟边接,山形大略相同,蓟之守边有明验矣。顾今虏伺宁前日急,宁前边事日危,行者不愿出其途,仕者不乐居其土,非直辽受其敝,抑亦震于其邻。顾终弃地利不收,此难与持久也。

臣不得其说,则屡诘宁前兵备佥事李松,随据该道呈:
“先据宁远卫舍馀[22]梁栋等告称:‘宁前逼近虏巢,地孤兵寡,兼以荒乱相继,边备倾颓。先蒙部堂[23]经略修边,寻以岁饥中止。迩来属夷董忽里、专难[24]等驻牧百里之内,倏忽去来,昼夜兼防,耕种久废。即今边墙虽渐修葺,缘旧额仅取就近,居卑一带边山尽属虏便。彼据高瞭,我无遁形;我奋仰攻,彼先得险。即如今春不过三月,尖哨陷没虏地三十馀人,盖将屠我耳目,挠我腹心。栋等虽获苟延,亦终被毙。诚得比照口西[25]事例,依山据险,增筑墙台,即令各营及贴守官军乘台拒守,一劳永逸,众得聊生。自此岁省调兵,尤属撙节,否则每年修守征发,卒无宁居,有众虽生之年,犹死之日也。’

据此随该本道亲勘所辖沿边地方[26],西自铁场堡[27]临关[28]起,东至椴木堡[29]沿河止,计边地四百六十六里。于内为堡者二十一,为口者六十五,当虏极冲。内除大险山二百一里不通马步,不用台墙,仍中险山一百四十三里,应铲偏坡,每里约给犒赏军夫银三十两。平川漫坡一百二十二里,俱应筑墙,每里约银八十两。依墙造大敌台八十六座,大水关台二十八座,每座约银二十两。通共计银一万六千三百三十两,大约照前修工旧例已足完工。西翼山海可以巩上都,东接广宁可以藩北镇,军兵咸利,地方永安矣。”

并将沿边地方地里及相度边墙、边台开款造册,画图贴说,呈报前来。臣惟王者不尽民之力,君子不竭人之忠,凡以其不可继也。辽东当积敝而毕赴边工,不可谓不尽其力。当事者任积劳而甫告成事,不可谓不竭其忠。乃今曾未息肩,安敢复言兴事?然而论兵者贵得地,从事者贵得时,千载一时,今日是已。夫既得地以守,得人任之,皇上方躬节俭以济苍生,所不足者非万金也。兹惟佥事李松之议盖亦有见于蓟之得守,而因以图全。据其所区画指陈,亦既周悉。但仿蓟州新例,则每台之费将什倍之,即计台工为费二万二千八百矣。仿今保定新议台工毕而后及墙壕,在戍官军就彼修守,其工费无庸倍议。如议计墙壕之费,凡一万三千九百六十两,亦为不多。合而计之,则三万六千七百六十两足矣。倘以宁前久坐危急,且为东略襟喉,如数请修边银,责当事者为经久计,此一举也,辽之守什得二三不啻也。(同08条,页95~97)

10. (摘抄者按:万历元年七月,阅过辽东全镇[30])共计修完城堡一百三十七座,铺城九座,关厢四座,路台、屯堡、门角、台圈、烟墩、山城一千九百三十四座,边墙二十八万二千三百七十三丈九尺,路壕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一丈。工以一时并举,役以两岁垂成。……所据前项官军劳苦异常,委应叙录犒赏。……文职如宁前兵备佥事李松……或当凋敝之区而拮据尽力,或守繁难之地而胼胝不辞,甘苦下同于诸军,焦劳更甚于诸将,俱应叙赏。而李松……各当其难,应议加俸者也。(卷93《叙录效劳官员疏》,页140~141)

11. 整饬宁前兵备佥事李松,自昔不畏强梁,迄今备尝险阻。骑射兼长,每当锋而御寇;台垣并起,亲按塞以巡工。皎皎乎贞孤之节,不愧四知;恢恢乎出众之才,独当一面。精练尚需岁月,保釐可寄封疆。以上诸臣资深绩著,边务多裨,应遵敕谕荐扬,所当照例升赏者也。(卷94《举劾兵备官员疏》,页153)

顾养谦《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

顾养谦(1537-1604),字益卿,号冲庵,南直隶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乙丑)进士,由户部山西司主事[31]累官至兵部左侍郎蓟辽总督。万历二十年(1592,壬辰)日本侵略朝鲜,二十一年十二月,以蓟辽总督兼理朝鲜事[32]。二十二年,为息兵省饷,上疏建白许日本丰臣秀吉请封国王,与朝议不合,因乞归养。二十四年先后起右都御史总理河道、兵部右侍郎协理京营戎政,俱未赴[33]。

顾养谦万历十三年六月接替李松任辽东巡抚,八月十二日到任。著有《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20卷,其中涉及对前任李松业绩的追溯和评价,及万历十四年十月前后宁前地区比较详细的边墙、台堡和兵员配置情况,而后者有助于研究李松任宁前兵备时期的修防功业,因此一并摘录。以下各条摘自该书(《续四库全书》第47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12. 臣于本月(摘抄者按:指万历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接得邸报,该吏部题为缺官事等因,奉圣旨:“顾养谦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地方兼赞理军务,写敕与他。”钦此。臣闻命自天,措躬无地。谨阅邸报:吏部题,辽东巡抚李丁忧,员缺。奉圣旨:“该镇屡有虏警,这员缺著便推贤能知边务的去。”钦此。(卷1《辞升辽东巡抚》,页193)

13. 万历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准吏部咨,为缺官事,该本部等衙门会题,奉圣旨:“顾养谦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地方兼赞理军务,写敕与他。”钦此。钦遵。备咨到臣,随于八月十二日前到辽东地方,准前巡抚今丁忧兵部左侍郎李咨送达字二百二十五号符验一道,巡抚辽东关防一颗,整饬预备仓粮敕谕一道,清丈田粮敕谕一道,并一应吏卷到臣。即于本日钦遵敕谕内事理接管外,缘系交代事理,为此具本题知。(卷1《巡抚交代》,页196)

14. 万历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钦奉敕巡抚辽东都御史:
清丈田地本为查豁虚粮,以除民累。先因各该地方官员奉行不善,以致弊端百出,反为民害。近该言官奏请厘正,该部覆议相应。今特命尔不妨巡抚职务,遵奉节次诏旨,督率司道及府州县廉能官员,查照该部题准事理,通行所属地方,晓谕军民。

如近年清丈过田地,但有短缩、步弓虚增、地亩变乱、册籍混淆等,则及将坡荡坟屋作为平田,冲压积荒作为熟地,高腴上田作为荒芜,一切奸弊贻累者,许令首告在官。尔即督令各官查勘明实,要见一府之中,何州县最称不便;一州县之中,何都图[34]最称不便;尔即设法厘正,从宜区处。或旧额原自均平,愿复旧者,准与复旧。或近日清丈停妥,愿从新者,听其从新。或利多弊少,止应摘查一二者,即与摘查。或概州合县告愿重复丈量者,即与复丈。务要任从民便,有益地方。毋得踵袭近弊,惮于更改。亦不得通行覆丈,反兹劳费。如官吏书算公正,粮里人等作弊害人者,尔即拿问参究。若有奸民势豪颠倒是非,鼓众告扰,即阻挠占恡,图便己私者,从重究治。

通限万历十四年四月终报完,亦不许迁延停阁。事完之日,分别承委各官贤否功罪以凭议处。敕至之日,如已经遵照摘查妥当,地方相安者,许即具由回奏。尔须殚力竭虑,慎密周详,务使国赋均平,民情安便,方称委任。尔其钦承之。故敕。钦此。(卷4《奉谕查勘清丈田地复命》,页234~235)

15. ……该前巡抚兵部右侍郎李备行各该道寺[35]钦遵查照,一一著实举行。仍一面出示晓谕各该军民人等知悉,但系有粮无地贻累包赔者,许赴各该道寺告理,即与分豁改正。以后再有告诉不便者,定将各该卫所并清丈官员从重参究。(同上条,页236)

16. 至于宁前一路,犹为全辽咽喉,近边逼海,南北相去仅二十里,东西相距仅二百馀里。嘉靖庚戌[36]以来,虏患频仍,民间纳粮田地近边者弃,逼海者荒。其成熟田地或被豪强之兼并,或苦名色之多端,曰“屯粮”,曰“营田”,曰“太监粮”,曰“地科米”,已有重征之苦。又或地去粮存,复议以人纳粮,上户每丁一分,下户二丁一分,诚为负累。当事者每欲均其输而厘其弊,但事属更变,徒切隐忧。至万历九年,奉旨清丈浮粮,已蒙前道[37]大轸民瘼,抡选能干官员亲诣地内。将宁前二卫、中左等四所[38]、连山等五驿[39]田地编设井田之法,窇立封堆。其井内成熟民田并新荒愿复开种者,俱照依上中下等第,逐一沿丘履亩踏丈明白,填给由票,照数输纳谷豆在仓,作为军饷,其前地科等项名色已经除改。至于山冈、沙渚、旧路、古坟、河泊、港沟、海濒荒佃尽行豁免。又经出示晓谕城所驿堡官军人等知悉,如或有粮无地,许令首告,准与分豁改正。经近五年,并无一人告豁虚粮,无凭造册。(同14条,页237~238)

17. 议照原任海州参将郭梦徵,自万历三年该巡按御史刘台[40]参论革职提问,功罪罚米完结。自万历十年起,节该蓟辽总督侍郎周[41]荐扬:英伟之貌,精壮之年,养晦惟知杜门,督防不辞冒险。又该巡抚都御史李于丁字泊捷功[42]本内类荐:陷阵摧锋,大奋貔虎之勇;当前殿后,咸收挞伐之勋。又该臣于镇边堡边外可可毋林捷功本内类荐一次。又该臣推陪领兵游击荐举一次。以上荐举四次。

原任都事佥书[43]管镇武堡游击事王盛宗,自万历六年患病,准令回卫调理,候病痊之日酌量荐用。后自万历十年起,节该巡抚都御史周[44]荐扬:伟貌长才,诚心壮志。经战阵首功屡树,任专城劳绩犹存。又该巡按御史马允登荐扬:昂藏躯干,磊落胸襟。启齿多裹革之谈,弯弓擅穿杨之巧。又该巡抚侍郎李荐扬:年力精壮,体貌魁梧。且战阵屡经,而射技之长无比;谋勇兼优,而干城之寄足资。以上荐举三次。(卷4《辽东缺掌印都司》,页244)

18. 宁前极冲极危之地,辽左各道之难无过于此。……宁前为辽左咽喉之地,地窄边冲,兵单虏近。辽处其难而宁前处辽之最难。自人情视之,若一日不可居其地者也。(卷4《宪臣患病不能供职》,页249)

19. 宁前兵备与一参将提兵仅二千余人,骑十七,居宁远。援五城、二十一堡、五驿,而宁前一道去边远者不二十里,近不十里,势最单危,而工作苦。(卷5《议处辽镇兵饷(图说附)》[45],页252)

20. 万历元年,辽镇建议、奉旨修筑宁前大边台墙。凡六年,自锥子山台起,至管家冲台止,修完墙凡七十里,台凡二十六座。以工大力绌,巡按御史赵允生题允罢役。(卷6 《全镇图说》,页267)

21. (摘抄者按:本条至第25条除文中注明外,为万历十四年的统计数据)宁前道所属,自铁场堡锥子山台至椴木冲堡安静台,边长三百八里。每十里或二三十里一堡,凡二十一堡。每二三里一台,凡二百六十三台。台军多者四五名,少者二三名。以下各道皆然。(同上条)

22. 宁前道所属各城堡实在官军、家丁一万五千四百六十员名。外原额驿军五百六十名,递运军五百六十名,安插军五百六十名,铺军二百七十四名。

前屯游击驻劄中后所,本营实在官军、家丁一千八百四十九员名,所辖前屯一备御。万历十六年四月内,题将游击改为中后所游击,其备御移驻中前所,专听协守[46]管辖。

前屯备御驻劄前屯卫,本营实在官军、家丁一千一百五十五员名,领前屯城并以下所、堡、驿凡十八处,边长一百八十四里。有警则游击、备御二营分兵为防,急则广宁大营分兵为援。而宁远有急,则前屯游击领兵东为援。万历十六年四月内,题备御移驻中前所,专听协守管辖,其备御营兵马即听协守统领,仍拨协守营调操五百名,与中前所原军五百名共一千,俱付备御统领操练。

永安堡[47]实在官军九十九员名。(同20条,页271)

23. 右营游击营实在官军、家丁一千五百六十八员名,原系广宁入卫蓟镇之兵,今常川驻劄前屯卫,应援前屯东西。万历十六年四月内,题将右营游击改为西路协守副总兵,分有信地,仍节制宁前参、游、备御。(同20条,页272)

24. 领兵游击营实在官军、家丁一千六百七十五员名。原系广宁入卫蓟镇之兵,今常川驻劄中右所,应援宁远东西。此与右营游击兵俱常驻宁前者,以宁前地逼虏而兵力单也。然二营以入卫之故,皆无信地而事掣肘,宜令领兵游击与宁远参将、右营游击与前屯游击各分地而守,急则相援乃便。万历十六年四月内,题改为中右所游击,分有信地。(同20条,页273)

25. 万历十四年十月初四日,准兵部咨,为极危孤镇,边长、虏众、兵寡、饷薄,恭进《图说》,恳请圣明预览。(卷7《率官军谢加饷》,页284)

26. 据此卷查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内,准吏部咨,为优处边方官员以固疆圉事,该本部文选清吏司案呈:“照得辽东等镇兵备官员,风霜艰险比之腹里兵备苦乐悬殊。腹里兵备三年考满既得叙迁,又得善地。边防兵备三年考满升职止同腹里,又多仍留在任,若不破格优处,非惟人情有不均之叹,实与治体关涉不轻。该本部议得前项兵备官员,若三年考满保留到部,查其任内所管地方,平时操练、修筑、屯种果有成效,有警收敛、堤备、调遣果无疏失者,是为卓异,许升二级供职。平常者止照常迁叙。”等因,题奉钦依,备咨前来。钦遵外,又查得万历四年五月内,准都察院咨,酌议边臣考满事例以昭激劝事,准吏部咨,为该本部题:“各边兵备官员较之内地劳逸本殊,故三年考满,特从优叙。以后三年考满,本部查其人品政绩,果属卓异者,方得照例升衔,仍旧供职。平常无过者,亦止照常迁叙。”等因,题奉钦依,备咨前来。又经通行钦遵去后……(卷7《保留给由方面官员》,页299)

27. 随营加衔游击李如梧,睹其貌不过中人,试其技可当劲敌。查得本官为总兵李成梁亲侄,该前任抚臣李松与成梁会议,疏请裁免以避嫌疑。且言其年青力壮,技艺俱优,才终难弃。该兵部覆,候别镇员缺,仍以原官调补。(卷9《甄别练兵官员》,页325)

28. 看得开原孤悬一线,三面邻虏。西、北二隅虏贼出没无常,田土尽行荒芜。独有东方一面军民便于耕耘者,百年来赖海西[48]夷人王台[49]世效忠顺,南制建州[50],北统二奴[51],钤束不敢为非耳。不意王台物故,二奴首先叛逆,不受约束,开原日多事矣。所以有万历十一年出剿二奴之役也。(卷11《属夷蓄谋报怨恳赐勘处》,页346)

29. 往时剿杀二奴功,至今尚有疑议。(同上条)

30. 夫观其今日之骄,可以见其当年之逆,则二奴之剿原非过举明矣。所可惜者,彼时胁从之治太多,赏功之典太厚。夫协从之治多,则不免伤好生之心;赏功之典厚,自有以启要功之议。此所以至今因噎废食,而剿处一节上下讳言之矣。(同28条,页348)

31. 二奴剿处之后,人言啧啧,本院[52]盖耳熟之矣。要功希赏,该道[53]耻为之,本院亦耻为之。(同28条,页350)

32. 盖王台在时,北收二奴,南制建州,终其身内向而无异志。其地居中为间,是以建州之夷势不得与三卫[54]、西、北诸酋合,北虏[55]既无东心,东夷[56]亦无北意,而开原高枕。是海西之重于开原明矣。及王台死,其长子虎儿罕赤亦死,孙歹商孤,而其妾温姐之子猛骨孛罗者幼而弱。建州夷解体,各自为雄。而二奴首叛,结婚西虏,挟其众以攻海西。海西不守,是撤我藩篱而掩我耳目也。故前此诸臣不得已有诛二奴之举,而海西稍宁。(同28条,页360)

33. 臣在蓟时,闻人言:“开原二奴,属夷也。剿属夷不足夸之以为功,诸臣之蒙恩于皇上也,僭也。”且每有捕斩于西北三卫也,亦辄曰“捣属夷”。盖得则张大之,失则弥缝之,固边将常态。而在事之臣或以边情紧急仓卒奏报,不暇廉其状而发其隐,固不能无间然矣。而司道官之不得志于辽者,辽人之修怨而忌功名者,游谈干进于行伍之间、有所挟以趋名趋利于辽而不遂者,卜医星相若杂技群小之以荐引来而不满其望者,各乘间以售其说,而甘心于辽,其萋斐何所不成?关西[57]士大夫既明闻之君子,又微得之小人,诚不啻三至矣,是以遂深信而不可解。此辽左功罪所以纷纷于士大夫之间也。

臣曩在关西,亦常深信其说,而今闻见颇真,则又深惧其堕落而无以自明,无怪乎参政王某[58]隐忍于二奴之子而讳言剿也。臣不知当时所以剿二奴者何状,然不可谓无大造于开原,皇上厚加之恩凡以激励边臣耳,今目之为夸与僭而并没其功过也。(同28条,页361~362)

34. 万历六年六月内,又为议处修工未用帑银以便清查事,蒙巡抚周都御史案验,准兵部咨,该本部议照宁前地方极冲,将领兵游击杨五典、右营游击王大璋各兵马驻劄宁远适中,防修边工,兼备东西应援。题奉钦依,备行前道李参政[59],遵将领兵营兵马分驻宁远中右所,右营兵马分驻前屯城,各修防。万历七年三月内,又为专责成以便防御事,蒙巡抚周都御史宪牌,备行前道李参政,议将宁远参将、中后所游击各原属城堡与领、右二游击及各备御、提调暂分信地内,宁远城并松山寺[60]、灰山[61]、寨儿山[62]、白塔谷[63]、兴水县[64]五堡、曹庄驿[65]共七处,分属宁远参将;中右所并仙灵寺[66]、小团山[67]二堡共三处,分属领兵游击;中左所并椴木冲、长岭山[68]、沙河[69]三堡,连山驿共五处,分属中左所备御;前屯城并背阴障[70]、三山[71]、平川[72]、瑞昌[73]、高台[74]五堡及高岭[75]、沙河[76]二驿共八处,分属右营游击及前屯备御;中后所并三道沟[77]、新兴[78]、锦川[79]、黑庄窠[80]四堡、东关驿[81]共六处,分属中后所游击;铁场、永安二堡,分属中前所提调官。各照信地,督理哨防。以上城、所、驿、堡,一应佥军买马应行事宜,与备御、提调、掌印等官,仍听宁前参游总为统摄。(卷14《改协守分信地以便责成》,394页)

35. 通详允示遵行外,今该本道王佥事[82]悉心咨访,其事体委有未妥者,盖缘地方名虽分守,而统辖尚属宁前参游,领右二将体统未定,故无论军马事务,即传报虏情俱赴宁前参游,其领右二将不得与闻,是以主客之势各殊,而秦越之视不能免也。一遇地方有事,难以责成。(同上条)

36. 宁前以一线地西通山海,盖全辽之咽喉也。其地势南逼海而北逼边,自边至海远者数十里,近不过二十馀里而已,而边外之虏若董狐狸、长昂诸酋巢穴最近,岁为宁前患无宁日。先是,则尝有失陷城堡之事,故移广宁游兵右营及领兵营将士分驻宁前,各领修防之责。然二营皆当视缓急入卫蓟镇之兵,当时止令暂驻宁前,宁前称客兵,故第为援而无信地。若谓事宁可撤也,而宁前事无宁期,故遂令二营常驻宁前。以其常驻宁前也,后稍分之信地,使两游击各分宁前两参游边事之责。失事则各以所分地罪两客将,而地方官军实属主兵参游如故,两客将往往不心服,而所分地又远近劳逸未均,且未经提请,主客观望,难以责成。(同34条,页396~397)

37. 故盖当剿二奴时,在事之臣恐二奴狡,不可并得,故先以计杀之,不得已也。(卷16《议处诸酋善后事宜》,页434)

                                                   

[1] 宁前兵备佥事:刘效祖《四镇三关志》:“宁前兵备,嘉靖四十二年设,山东按察司列衔,副使或佥事一员,整饬宁远、前屯、中后所、中左等处兵务。”(彭勇等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版,页650)
[2]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220《刘应节传》,中华书局,1974年4月版,页5787~5789。[明]冯琦:《宗伯集》卷18,页1上~13上,《明故资徳大夫正治上卿刑部尚书白川刘公暨配王夫人行状》,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刻本,国家图书馆网站“中华古籍资源库·数字古籍”,2023-11-04登录。
[3] 吴廷燮:《明督抚年表》,卷1,中华书局,1982年6月版,页5。
[4] 隆庆六年十月至万历元年秋,汪道昆以兵部右侍郎阅视蓟辽。万历元年八月,上《辽东善后事宜疏》,陈“增折粮”等十事。其中第八条“固边疆”主张修筑包括宁前在内的三段墙台(另两段为锦州迤东至三岔河、三岔河至旧辽阳城),诏依议行。参见《太函集》卷89,《续修四库全书》134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版,页89~101。《明神宗实录》卷16,万历元年八月丁巳条,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页482。
[5] 分巡:刘效祖《四镇三关志》页646:“分巡辽海东宁道,正统三年设,山东按察司列衔,副使或佥事一员,专理词讼。嘉靖三十九年,抚按请兼理广宁、锦、义、右屯、镇武、镇安、镇静等处兵务。”
[6] 行太仆寺:《四镇三关志》页655:“洪武五年设,少卿一员,管理辽东马政,驻辽阳城。嘉靖四十一年,奉敕改兼兵备佥事,监督海州、西平、东昌等处兵务,移驻西平堡。”
[7] 卷7共有3篇《条陈辽东善后事宜以备采择疏》,摘抄者编号以示区别。
[8] 引自汪道昆《辽东善后事宜疏》“固边疆”,原文为“仕者不乐居其土”。参见正文第09条。
[9] 广宁:辽东镇两镇城之一(另一为辽阳),时为总兵、巡抚驻地,今辽宁北镇。此处指分巡辽海东宁道,参见注释5。因兵备官员驻广宁,故称。
[10] 张巡抚:张学颜,字子愚,直隶肥乡(今属河北邯郸)人。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隆庆五年二月至万历五年十月任辽东巡抚。
[11] 前屯,广宁前屯卫,治今辽宁绥中县前卫镇。
[12] 宁远:宁远卫,治今辽宁兴城。
[13] 镇武:镇武堡,位于今辽宁盘山县高升镇人民政府院内。
[14] 西平:西平堡,位于今盘山县沙岭镇。
[15] 三岔河:今辽宁海城西北三岔河及大辽河上游部分河段。《明史·地理志》辽东都指挥使司海州卫:“本海州,洪武初,置于旧澄州城。九年置卫。二十八年四月,州废。(西南滨海,有盐场。西有辽河,汇浑河、太子河入海,谓之三岔河)”。卷41,页753。
[16] 石狭口,明辽东镇长城宁前段经过的隘口,其上建有水关,位于今绥中县永安乡石匣口村北,石河南岸。有关石狭口边工参见本博《李松与辽宁绥中三处明长城石刻(二)鼓山长城题刻》。
[17] 连山:连山驿。遗址位于今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区连山大街中段。这里指连山驿及周边地区,相当于现在的连山区。
[18] 中后所,位于今绥中县城。
[19] 椴木冲:椴木冲堡,位于今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李家屯村西堡子屯。
[20] 张剑:《略谈〈汪道昆墓志铭〉的价值》附[明]俞均:《明通议大夫兵部左侍郎汪南明先生墓志铭》,《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2008年第1期。
[21] 中前所:位于今绥中县前所镇。
[22] 舍馀:“卫、所官的家称为官户,旗、军的家称为军家。……卫所官军生育了两名以上的儿子,官的长子称为应袭舍人,次子以下称舍馀;军的长子称军牙,次子以下称军馀。”(顾诚:《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之《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12月版,页65)
[23] 部堂:总督别称。此指前任蓟辽总督谭纶,隆庆二年三月至四年十月任职。
[24] 董忽里、专难:董忽里亦作董狐狸,专难亦作长昂,均系朵颜卫首领。参加[明]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13《董狐狸列传》、《长昂列传》,《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1997年1月版,页史36-257~史36-262、页史36-266~史36-273。
[25] 指吾名口以西,即蓟镇。吾名口是蓟镇与辽东镇长城的分界点。
[26] 这里是李松自述与梁栋一同踏勘宁前道所属沿边地方。本博《李松与辽宁绥中三处明长城石刻(二)鼓山长城题刻》中,误认为汪道昆与李松一同踏勘,应予更正。
[27] 铁场堡:位于今绥中县李家堡乡铁厂堡村。
[28] 关:山海关。
[29] 椴木堡:即椴木冲堡。
[30] 参见《明神宗实录》万历元年七月丙申条,页461。
[31] 顾养谦截止万历十七年四月的履历参见所著《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18《遵例给由自陈不职》,《续四库全书》第478册,页473~47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2] 《明神宗实录》卷256,万历二十一年正月丁丑条,页4760;卷268,万历二十一年十二月丙辰条,页4985。
[33] [明]林之盛:《皇明应谥名臣备考录》,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第57册,页057-313~057-315,明文书局,1991年10月。
[34] 都图:即里甲。《辞源》(第3版):宋人登科录,必书某县某都某里人。至元改里为图,以每里册籍,首列地图,故称。
[35] 道寺:辽东全境在都指挥使司以下划分的中级行政地理单元。万历初年包括兵备道四:宁前(驻宁远)、分巡辽海东宁道(驻广宁)、分守辽海东宁道(驻辽阳)、开原(驻开原)。苑马寺(驻盖州),兼金州、复州、盖州三卫兵备;行太仆寺(驻西平堡),兼三岔河周边海州卫等处兵备。
[36] 嘉靖庚戌: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六月,右翼蒙古俺答率部犯大同。八月,攻蓟镇古北口,从间道黄榆沟入,长驱通州,直抵北京城下,举朝震惊。明军“恇怯不敢战”,俺答大掠京畿八日乃去。史称“庚戌之变”。
[37] 前道:前任兵备道。李松任宁前兵备至万历十年十一月,此时(万历九年)在任。
[38] 中左等四所:中左所、中右所、中前所、中后所。中左所,又称塔山所,位于今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中右所,又称沙河所、小沙河所。位于今兴城市沙后所镇。
[39] 连山等五驿:连山驿、曹庄驿、东关驿、沙河驿、高岭驿。
[40] 刘台:江西安福县(今安福县)人,隆庆五年进士。万历初为辽东巡按御史。四年,劾辅臣张居正,下诏狱,戍广西。十年,卒于戍所。事详《明史》卷229《刘台传》,页5989~5993。
[41] 周咏,万历十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九月任蓟辽总督。
[42] 丁字泊捷功。万历十三年三月,巡抚李松、总兵李成梁率兵于丁字泊,击退进犯并盘踞沈阳周边的左翼蒙古把兔儿(内喀尔喀巴林部首领)、花大、抄花(又作炒花,内喀尔喀乌济业特部首领)、以儿邓(察哈尔部首领)等部。丁字泊,位于今沈阳市沈北新区东北大丁字泡。参见《明神宗实录》卷159,万历十三年三月己丑条。
[43] 都事佥书:疑为“都司佥书”之误。
[44] 周咏,万历五年十月至十年十一月任辽东巡抚。
[45] 事由参见正文第25条。
[46] 协守:西路协守副总兵,参见正文第23条。
[47] 永安堡:位于今绥中县永安堡乡永安堡村。
[48] 海西:哈达、叶赫、乌喇、辉发称女真扈伦四部,明朝通称海西女真,简称海西。
[49] 王台:女真哈达部首领。参见《万历武功录》卷11《王台列传》,页史36-182~史36-184。
[50] 建州:建州女真。
[51] 二奴:逞加奴、仰加奴,一作清佳砮、杨吉砮,女真叶赫部首领。参见《万历武功录》卷11《逞加奴、仰加奴列传》,页史36-191~史36-194。
[52] 本院:顾养谦自称。巡抚例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或副都御史,故称。
[53] 该道:指开原兵备参政王缄。万历十一年十二月,李松、李成梁计杀逞加奴、仰加奴后,二奴之子那林孛罗、卜寨深自衔恨,图谋为父报仇。内则急攻王台子孙猛骨孛罗、歹商,外则勾结左翼蒙古察哈尔部、科尔沁部,图犯辽东内地。王缄屡行宣谕,而那林孛罗、卜寨置若罔闻,仍一意孤行。王缄忧谗畏讥,与巡抚顾养谦相互推诿,抚剿不决,险成大祸。十五年十一月被顾参究,明神宗命锦衣卫逮问解京。言官为其鸣不平,疏论顾养谦先无定见,后则诿过于下。顾则上疏请与王缄同罪。参见《神宗实录》万历十五年十一月己丑条、甲寅条,《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13《驱夷失策,恳并罪臣以谢边臣》。
[54] 三卫:朵颜、泰宁、福馀,蒙文史籍称其为“山阳万户”。洪武初,置三羁縻卫所,以朵颜最强且自称兀良哈人,故又称“朵颜三卫”、“兀良哈三卫”。与明朝长期处于封贡关系,故明朝又称其为“属夷”,是明朝与左翼蒙古之间的缓冲地区。16世纪30年代,三卫驻牧于蓟辽边外,西起宣府,东到开原的地区。嘉靖中叶以后,随着左翼蒙古诸部的南迁,三卫被控制瓜分。三卫部众或为向导,或直接参与左翼蒙古各部对明边的攻掠。左翼蒙古各部又冒充三卫贡市,从中攫取利益。三卫对于明朝的藩篱作用消失。
[55] 北虏:这里泛指左翼蒙古察哈尔、内喀尔喀和科尔沁各部。
[56] 东夷:指建州女真。
[57] 关西:山海关内,此处泛指明朝辽东以外地区。
[58] 参政王某:王缄。
[59] 前道李参政:前任(宁前)兵备参政李松。
[60] 松山寺堡:位于今葫芦岛市连山区寺儿堡镇内。
[61] 灰山堡:位于今兴城市元台子乡灰山堡村。
[62] 寨儿山堡:位于今兴城市元台子乡砟儿山村下砟儿山屯北。
[63] 白塔谷堡:位于今兴城市白塔乡白塔峪村。
[64] 兴水县堡:位于今兴城市白塔乡清水岘村。
[65] 曹庄驿:位于今兴城市曹庄镇。
[66] 仙灵寺堡:位于今兴城市闻家乡仙灵寺村。
[67] 小团山堡:位于今兴城市拣金乡团山子村。
[68] 长岭山堡:位于今葫芦岛市连山区塔山乡长岭村。
[69] 沙河堡:位于今葫芦岛市连山区沙河营乡沙河营村。
[70] 背阴障堡:位于今绥中县前卫镇背阴嶂村东。
[71] 三山堡:三山营堡。位于今绥中县前卫镇冯家村杨家屯。
[72] 平川堡:平川营堡。位于今绥中县范家乡平川营村。
[73] 瑞昌堡:位于今绥中县髙甸子乡顺山堡村。
[74] 高台堡:位于今绥中县高台堡镇高台堡村。
[75] 高岭驿:位于今绥中县高岭镇。
[76] 沙河驿:位于今绥中县沙河镇。
[77] 三道沟堡:位于今绥中县高台堡镇三道沟村土城子屯。
[78] 新兴堡:新兴营堡。位于今兴城市大寨乡牛彦章村。
[79] 锦川堡:锦川营堡。位于今兴城市大寨乡花营村。
[80] 黑庄窠堡:位于今兴城市望海乡黑庄科村。
[81] 东关驿: 位于今兴城市东辛庄满族镇东关站村。
[82] 该本道王佥事:宁前兵备佥事王邦俊,陕西鄜州(今富县)人,万历二年进士,十五年八月始任。参见《冲庵顾先生抚辽奏议》卷7,页298~3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