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开古塔公园许成名碑碑文之谜

(2023-01-09 22:49:53)
标签:

许成名

太监李端

明代北京寺庙

延寿寺

古塔公园

分类: 郊坰寻古
揭开古塔公园许成名碑碑文之谜


许成名,字思仁,号龙石,山东聊城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初,参与修纂《武宗实录》《大明会典》。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累官至礼部左侍郎。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八月致仕。《世宗实录》记载,嘉靖三十年(1551年,辛亥)十一月卒[1]

朝阳区古塔公园延寿寺遗址有《重修古刹延寿寺记》[2] 碑,撰者许成名,记事及落款皆为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年)。2013年,余因写文《古塔公园许成名碑可证〈明世宗实录〉之误》,指陈《世宗实录》记错许成名卒年。(参见本博同名文章)

近日有幸拜读许成名《龙石诗集》[3] ,卷首有原任宣大总督苏祐[4] 的《〈龙石集〉叙》:“聊城龙石许公殁且一纪馀,诗文未传于世。公季子鹍,余子婿也,一日携数帙诣余,曰:‘先君子著述颇富,捐馆之夕,顾鹍也孱蒙,未之收录。今稍有知识,于兄弟子姓处搜罗延访,然亡逸者十八九矣。萧然遗编,惟翁其裁正之,将付诸梓人,庶有耀于身后永永也’……”落款年月为“嘉靖癸亥季春清明日”。

读罢苏序后,不禁一惊,继之赧颜。一纪为十二年,嘉靖癸亥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龙石诗集》系许成名的亲家作序,公子编辑,堪称铁证,则许成名卒于嘉靖三十年或三十年之前无疑。如此则《世宗实录》无误,而余误矣。余为自己偏信金石,未作深入研究而武断否定正史,误导读者深深自责。

既然已知许成名卒于太监李端重修延寿寺之前,则须揭开《重修古刹延寿寺记》碑文的实际作者和撰写年代之谜。为了便于说明,现将碑文全文迻录如下(文中缺字符号系统自动删除,交涉无果,特改用“〇”表示):

重修古刹延寿寺记

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〇郡许成名撰

都城崇文门外东南之郊有古刹梵宇一区,历岁既久,风雨摧坏。尚衣监太监薛公等止修其塔,未修其寺。殿堂、厨库、僧房等处未经修理,瓦箔落,椽檩损坏,不堪居处。好善者达于钦命问刑司礼监太监中轩李公,备道损坏之由。中轩公素有恻隐之心,一闻即问:“此非先年翠峰上人所居之寺乎?”达者曰然。中轩公曰:“尝闻翠峰乃伏牛山苦修之僧,深通释氏源流,极有济人之善。向因访道来京,结庵僻处,众僧闻知,敬请入寺。翠峰大发慈悲,经旨,昼则讽诵法华之妙,夜则教众炼魔之坚。经年不昧,瞑目凝心,默契神情,暗通妙道。诸弟子执经而问者罗拜于前,翠峰海口波涛之应无不曲当者。四方之善士,各处之戒僧云集于寺,举手翘观,侧耳听讲。布施者颇众,奈何翠峰不集布施,不集余粮,不修寺宇,随施来而随置衣粮供奉善士僧众人等。或有劝之曰积余防后,翠峰曰:‘集财招盗,我山野之僧何必为之。’众皆叹服。因此本寺愈损之甚。翠峰坐之日,观者骈集,远近闻之,无不称羡者,至今使人之而不忘也。”中轩公即出己资,鸠工集料,殿堂、厨库、僧房等处修盖完备,金碧交辉,焕然一新,周围墙垣通行再筑,延袤广阔,高坚固,千年不朽,其丽观瞻。嘉靖戊午孟秋一日兴工,落成本年孟冬吉日。工完,托予记之以勒于石,用垂永远。

予昔在翰林院直内书馆,中轩受业,天性正直,资质秀爽,举止动静不类常人,其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皆行实践,不事虚文。自奉命问刑以来,夙夜勤慎,翼翼小心,上不负君命,下不亏人心,宽仁厚德,不矜小节,济人利物,霑养者众也。昔人所谓不隐君之赐者,于此可见也。上知其奉公守法,特赐蟒衣玉带,内府骑乘,岁加禄米以酬其劳,续命接引大臣进出其,其宠荣之盛未有若此。李公亦知感圣恩,益励厥职,始终不怠,其重修延寿寺是亦济人利物之可验也。抑且喜翠峰有真僧之行,圆月有继踵之能,予特述大概不能尽善,惟望圆月上人笃志翠峰之名,谨守清规之行,早晚焚修香火,祝延圣寿,讽诵经忏,祈福斯民;择善而教以传衣钵,苦修甘淡传于远迩;无患衣粮之不足,寺宇之不修也。是为记。

嘉靖三十七年岁次戊午

关于碑文作者,最大可能是许成名生前撰写初稿,重修完工后由李端改定。撰写年代除了碑文叙述的翠峰圆寂(即嘉靖二十八年二月)[5] 后之外,还有可能是二十六年许成名致仕前。按碑文,许成名在翰林院时曾值内书馆,教授小內侍学业,与李端有师生之谊[6] 。多年以后,李端先有重修延寿寺之志,许成名受请预作碑文便顺理成章。随后因为某种原因重修工程一再推迟,以致延宕于数年之后。按《万善功德真空寺记》,截至嘉靖四十二年,李端重修包括延寿寺在内的京师寺观庙宇二十馀处[7] ,其中兴工于延寿寺之前者当属不少。各处次第重修,年复一年,让李端始料未及的是多年以后才重修延寿寺,才用到许成名的碑文。完工之后,李端对碑文稍作修改,如篇首加上“尚衣监太监薛公等止修其塔,未修其寺”,如果初稿作于致仕前,还要加上翠峰圆寂,圆月继任住持的内容,在“兴工”、“落成”后填上实际日期,篇末添加落款,之后勒诸贞珉。此时即便已知许成名早已作古,于情于理并无大碍,多少还有对逝者的纪念意义。

碑文的作者除许成名外,不外乎还有两种可能,撰写年代即如碑文落款“嘉靖三十七年”。其一,李端假托许成名之名或倩人代笔、或自作碑文。不过可能性甚微。理由是此举初衷是景仰许的名望和珍视彼此情谊,但冒用逝者名义却是亵渎故人,显然不合逻辑。另外,以他的财势,与其这样,不如请一位名卿巨公撰写碑文。

其二,许成名致仕后归里,李端不知道他已经作古,驰书聊城请托,许氏子孙为赚取润笔假托父祖名义撰文。但可能性仍然很小。对李端而言,首先,如果许成名归里,李端没必要舍近求远,毕竟朝中不乏文章圣手。其次,许成名殁,讣闻,赐祭葬,李端身处内廷,不会不知。对另一方而言,子孙假托已故父祖之名卖文求利,事后又极易败露,莫说缙绅之家,就是布衣寒门也羞于去做的。

 

附录:《〈龙石集〉叙》

聊城龙石许公殁且一纪馀,诗文未传于世。公季子鹍,余子婿也。一日携数帙诣余,曰:“先君子著述颇富,捐馆之夕,顾鹍也孱蒙,未之收录。今稍有知识,于兄弟子姓处搜罗延访,然亡逸者十八九矣。萧然遗编,惟翁其裁正之,将付诸梓人,庶有耀于身后永永也”余受而披阅浃辰,通得诗文如干首。苏子曰:“往闻之晋人问:‘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而对者谓渐近使然。”今读龙石公集,不信有征哉。

公少以雋逸称邑中,壮岁举进士出身第一。读中秘书,历春坊、学士、司成,以至宗伯,盖终其身竹素园中,过目朗诵,援笔就,宜缀累陈编,蹈袭夙轨。乃今纵观诸撰述,清新俊逸,健拔谨严。如芙容漫江,晴霞散绮。又如武库振刷,队仗森整。何其幽秀端凝之若是邪!殆所谓渐近自然者矣。或谓文人墨卿出于情寡而工于词多,至于劳呻康吟,顾不若途人闺妇之真率。是亦非通方之论也。夫性真其本原,载籍其究证,比兴其感遇,藻思其发扬。政使大雅高妙如公,即弃置典坟冥然一室,得于天而成于感者,亦自渊微不可窥测。矧琢磨以玉堂之彦硕,阅历以金匮之秘藏。雍雍璧水之上,穆穆端揆之间,完其天真而其性灵,宜雕虫不事而翩翩艺苑称妙绝也,徒以栉饤字句模仿篇章者拟公,是岂知言者哉。

公染翰初学右将军,后沉酣松雪而小变之,飞动雄伟。今光岳楼及北城园石刻甚为时髦鉴赏,独恨玮制未能尽收,然已足以陋管弦而啸鸾凤矣。

嘉靖癸亥季春清明日

赐进士第、前资政大夫、奉敕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濮阳苏祐撰

 



[1] 《世宗实录》嘉靖三十年十一月己丑条:“致仕礼部(右)[]侍郎许成名卒。赐祭葬如例。成名,山东聊城人。正德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武庙《实录》成,进春[]谕德。历升侍读学士,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南京吏部侍郎,改礼部。丁未致仕,至是卒。”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卷三百七十九,页6725

[2] 碑文拓片参见国家图书馆网站“碑帖菁华”专栏,许成名撰《延寿寺碑》(《重修古刹延寿寺记》)。202317日登录。

[3] 《龙石诗集》实为诗文集,残本,存4册,共13卷,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癸亥)刻本。国家图书馆网站“数字古籍”专栏,202317日登录。

[4] 康熙《濮州志》:“苏祐,字允吉,濮州人,嘉靖丙戌(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康熙十二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藏,卷三,页74下。国家图书馆网站“数字方志”专栏,202317日登录。

吴廷燮:《明督抚年表》,苏祐自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闰六月壬子,至三十三年(1554年,甲寅)四月癸巳任宣大总督。北京:中华书局,19826月版,上册,页106

[5] 翠峰,延寿寺开山祖师,俗姓吴,法名德山,号翠峰,陕西西夏(今宁夏)人,生于成化四年(1468年,戊子)十一月十二日,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己酉)二月十一日圆寂。参见俞鸾《明故翠峰禅师碑文》。转引自韩建识:《翠峰禅师、十方诸佛宝塔与延寿寺》,北京市文物局主办《北京文博》杂志,2005年第2期,页60

[6] 按李端墓志《皇明司礼监太监中轩李公墓志铭》:“正德丙子(正德十一年,1516年)选入内,明年收内馆受业儒臣。”李端入内书馆学习时十九岁。转引自韩建识:《翠峰禅师、十方诸佛宝塔与延寿寺》。

[7] 《万善功德真空寺记》:“又罄顷年所赐金帛,起废事,而次修正法寺、大慧寺、镇国寺、西方庵、延寿庵、佑圣寺、上方寺、延寿寺、法林寺……。又亦修佑圣观、永恩观、龙王庙、三官庙、天仙庙、南岳庙、城隍庙、真武庙、伯王庙、混真雷坛殿、森罗殿……”。引文见《万善功德真空寺记》碑拓片,《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5月版,第56册,页8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