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2020-12-05 18:33:45)
标签:

武基寺

圆觉寺

金英

明代古碑

老君堂村

分类: 郊坰寻古

2020年11月20日下午收到东郊老土先生的微信,当日老君堂村地下管道施工中挖出了武基寺《勅赐圆觉禅寺碑记》碑首。石碑1960年代末遭砸毁,碑首沉埋地下五十馀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东郊老土先生提供的照片。

 

武基寺实名圆觉寺,建成于明正统二年(1437),迄今近600年,为司礼监太监金英创建,英宗赐名。1970年代初彻底湮没。武基寺原有石碑5通,其中《勅赐圆觉禅寺碑记》石碑立于正统四年(1439),时间最早,碑文《圆觉禅寺新建记》为金英亲撰,记载了建造时间、原委、建筑格局和赐名经过。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勅赐圆觉禅寺碑记》石碑拓片。引自《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1册,页95。

 

金英(1394-1456),出生于安南(今越南北部)。永乐初少年时来华,进入内廷为宦官,历侍太宗(成祖)、仁宗、宣宗、英宗、景帝(代宗)五朝,累官至司礼监太监。正统十四年(己巳,1449)英宗北狩,为瓦剌所俘,举朝震惊,史称“土木之变”。金英侍从郕王(后之景帝),遏止南迁之议,鼎力支持于谦等人防卫京师,功不可没。景泰改元,景帝以英宗所立太子见深(后之宪宗)幼冲为借口,欲改立己子见济。据已故美籍学者陈学霖先生考证,金英因抵触“易储”忤帝意而失宠眷,是年底以徇私滥权入狱。景泰三年,以易储宣布大赦获释,后任南京守备太监。景泰七年卒,葬应天府江宁县安德乡英台寺山(位于今南京雨花台区西善桥)。[1]

 

原来老君堂村北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地下管道,俗称“暗沟”,修筑于人民公社时期,引萧太后河水灌溉农田,兼雨季排水。今年北京市加速“美丽乡村建设”,在广大农村兴建和改造环境基础设施,在老君堂村修建排污管道,其中一个项目即对原来的暗沟进行改造。在暗沟改造的土方作业时,挖掘机意外触碰到了碑首,施工方文保意识较强,将碑首小心挖掘出来,第二天又冒雪运至妥善地方。

 

11月22日下午,在东郊老土先生带领下,来到碑首临时保存地。碑首为螭首,汉白玉质,阳面朝上平放于地。高94cm,宽100cm,厚18cm,与国图记录的碑身(高200cm,宽83cm)尺寸匹配。[2]碑额圭形,篆书“勅賜圓覺禪寺碑記”作两行,每行四字,笔画圆润,字迹清晰。碑额下方有残缺,“覺”“記”每字只馀一半,茬口为旧。下部有榫眼,填满泥沙。碑首右侧中部以下有新茬破损,系挖掘机误伤,其余部分除几处划痕外,基本完好。从各角度拍照后,四名工人用力将碑首竖立起来,阴面向外靠到墙上,并用清水冲洗掉泥土,得以拍照阴面。阴面亦有圭形碑额,但无字。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离开保存地,东郊老土先生又带我去了碑首出土地点。该地位于老君堂村北,通往王村的无名道路与朝阳区实验小学老君堂分校西侧胡同交点以北约20米。地下排污管道由此向南沿胡同向村内延伸,向北通往约150米外的萧太后河,几乎正对河北岸的武基寺旧址。东郊老土先生回忆,1960年代末武基寺旧址所在工厂修建防空洞,石碑被当作了建材。2013年旧址院内修建公寓,东郊老土先生和我曾经去询问过工程负责人,得到回答是地基施工时没有挖到石碑。如今碑首在远离旧址的萧太后河南岸出土,个中原因仍然是个谜。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施工现场由南向北拍摄。正前方挖掘机的位置即碑首出土地点,对面的矮层红楼所在大院即位于萧太后河北岸的武基寺旧址。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碑首出土地点在与手机定位标识相对的道路北侧。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由北向南拍摄的施工现场。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排污管道的北端,萧太后河南北两岸。两栋矮层红楼所在大院为武基寺旧址。

 

武基寺古碑首重见天日

武基寺与老君堂村。引自《北京周边地图》第13页《花园》(HUA YUAN花園, CARTE DES ENVIRONS DE PEKING, Feuille No.13)。[3]红框为引者所加。

 

2011年5月东郊老土先生在网络论坛上发布《消失的东郊最大古寺》帖子,[4]首次介绍武基寺,时光匆匆,转眼已近十年。意外出土的碑首冥冥之中与老君堂村有一种缘分,对先生坚持不懈地研究武基寺历史也是一个报偿。毋庸置疑,《勅赐圆觉禅寺碑记》碑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衷心希望能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1] 以上参详本博《武基寺,消失的明代古刹》系列文章。

[2] 参见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51册,页95,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5月版。

[3] HUA YUAN花園CARTE DES ENVIRONS DE PEKING, Feuille No.13, G. Bouillard绘,1923年出版。首都图书馆网站《北京记忆》专栏,链接:https://www.bjmem.com.cn/literatureView?id=15166100,2020年12月5日登录。

[4] 参见东郊老土先生的新浪博客,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e5fd7e7010119fs.html,2020年12月5日登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