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酷暑江南行之二 苏州

(2009-07-26 08:33:03)
标签:

江南

苏州

留园

虎丘

旅游

分类: 远足纪行

七月六日早晨离开南京去苏州,火车沿途经过镇江、常州和无锡,加上苏州,历史上这一带是江南最富庶的地方,现在也是长江三角洲经济最活跃发达的地区,几座城市彼此相距不远,感觉火车在每站之间也就走了半个多小时,这样密集的城市分布在北方是不多见的,我想也多少源于古代这里繁荣的经济和稠密的人口。

 

盛夏时节,车窗外是单调的绿色,偶尔会看到纵横的河道,有的离铁路很近,抬眼望去,水是浑浊的,船大多很破旧,单调和缺乏美感的景物使人昏昏欲睡。当车厢广播中提示苏州就要到了的时候,左侧的车窗外刚才还是色调灰暗的低矮楼房,霎时间变得视野很开阔,远方出现了一座灰白色的宝塔,亭亭地立于深绿的小山之上,不用说那就是虎丘塔了,它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

 

由于火车晚点,到了旅馆安顿下来已是下午两点了,网上预定时特意选择了这家位于留园路的门店,一是离火车站比较近,二则可以就近游览留园。于是没顾上吃午饭就走着去了这座号称“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园林。午后的苏州气温比南京稍低一些,但走在街上仍感觉很闷热,进入留园以后,园内绿树成荫,花草丰茂,曲水莲池点缀其中,行走在甬道和回廊里,顿感暑热消退了许多。

 

留院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为长洲(今属苏州)人徐泰时辞官后构筑,时称东园。入清以后,嘉庆初年经吴县(今属苏州)东山人刘恕增葺之后,改名寒碧庄,但人们因园主姓刘习惯称之为刘园。

酷暑江南行之二 <wbr>苏州

留园一带旧称下塘花步里,绿荫轩南面的庭院墙上,清乾嘉时期学者钱大昕题写的“华步小筑”石匾,题款蓉峰大兄卜别业于吴昌之花步,相传明太仆徐公故里……”似为刘恕寒碧庄的遗物。

 

酷暑江南行之二 <wbr>苏州

晚清书画金石大家吴云书写的园名匾额,题跋中道出了“留园”园名的来历:“庚申变起,环数十里高台广厦尽为煨烬,惟刘氏一园独存,此天公留此名胜之地为中兴润色也……”

 

咸丰年间,今留园一带惨遭兵燹,园近荒芜。光绪初年为武进(今属常州)人盛康购得,经修缮扩建,改称今名,被时人誉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经盛康、盛宣怀父子两代多年经营成为今天的规模。盛宣怀为近代洋务派代表人物,晚清重臣,今北京西城区小石桥胡同24号的竹园宾馆就是其任邮传部大臣时府邸的一部分。

 

酷暑江南行之二 <wbr>苏州

留园的精华应是中路的花园,几位园主都曾饱读诗书,胸有锦绣,因而造园设景和审美情趣必然受到中国古典诗词、文人山水画的深刻影响,从而使花园的境界充满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几位园主或因官场失意而辞官,或因志得意满而休致,淡泊了名利的追求,渴望寄情山林,远离尘世的喧嚣,从而使花园的格调朴素淡雅,恬静而安详。作为私家园林,毕竟空间有限,而花园的妙处就在于严谨精到的布局,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山林、河湖、画舫、亭榭等写意山水般的意境。更为精巧的构思还在于一园浓缩四时之景,眼下正值盛夏,面北的明瑟楼中正好观赏菡萏翠叶,感受香远益清。西面的闻木樨香轩周围广植桂树,试想当秋月当空,桂香满庭,举杯畅饮,此乐何极!当冬雪来临的清晨,雪线勾勒出树木亭榭的轮廓,天地间成为琼玉的世界,北面的可亭则是观景的最佳处。池中通往小蓬莱的曲桥廊棚上爬满了紫藤,春天花开时,紫云映水,碧波之上,小桥像一个披锦的画舫,必将美不胜收。

 

酷暑江南行之二 <wbr>苏州

林泉耆硕之馆北面的冠云峰相传是宋徽宗“花石纲”遗物,为留园三宝之一,早已名闻遐迩,也许我的艺术修养不够,尽管不能免俗地拍了几张照片,但真没感觉出究竟美在哪里。

 

第二天打车去虎丘,路上与出租车司机聊了一路,他问我来苏州都去过了哪里,自然谈起了苏州园林,当他知道我来自北京时,不解地说:“苏州的私家园林跟北京的皇家园林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没什么可看的吗。”我诚恳地对他说:“这是两种不同风格的东西,各有千秋。苏州园林的优点就是小中见大,值得一看。”听过之后,他一哂了之。

 

进了虎丘的园门,天开始下雨,一度还下得挺大,这几天让炎热的天气折磨得够呛,下雨感觉倒是舒服一点儿,索性收起雨伞,与江南的雨做一次亲密接触,不料引得多位摊商向我推销雨伞,听了我的回答后,彼此都笑了。尽管下雨,游人仍然不少,上山的石板路上,是一队队的旅行团,景点前,普通话、粤语、日语和韩语的导游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由于景点之间相隔不远,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大煞风景。

 

酷暑江南行之二 <wbr>苏州 

虎丘海拔只有三百多米,山前山后布满景点,但荒诞不经的传说故事对我来说索然无味。虎丘塔也就是云岩寺塔最值得一看,这座建于北宋的千年古塔,尽管已向东北方向倾斜,但没有像同时期建造的杭州雷峰塔一样倒掉,除了人为加固以外,本身也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观,所以应该很好的消受。

酷暑江南行之二 <wbr>苏州

 

酷暑江南行之二 <wbr>苏州

 

酷暑江南行之二 <wbr>苏州

 

雨中我从山前翻到山后,又沿着山脚下几乎围山转了一周,就是为了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欣赏雨雾中的虎丘云岩寺塔。

 

中午离开虎丘,雨中在路边等了许久,好不容易才打到车去了观前街。司机是一位中年女士,我主动向她问好,她只是冷冷地问我到哪里去,大概此地没有上车问好的习惯。一路上彼此无话,当车到景德路的时候司机的手机响了,她边开车边对着手机滔滔地讲着苏白,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听着吴侬软语,尽管一句都听不懂,但可以真切感受到“蜜一样的温柔”,不带一丝做作的自然的妩媚,苏州话,尤其女人讲的苏州话太好听了。

 

观前街是一个步行商业街,街两侧多数店铺的一楼都内收修成走廊,走在其中观赏街景免去了雨淋之苦。午饭在旅游行知书上介绍的绿杨馄饨店吃的小吃,味道一般,多少有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街上找这家店时,在街的尽头意外地发现了百年老店“陆稿荐”,顺势买了些酱肉准备晚上享用。

 

下午将去下一站--古镇南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