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酷暑江南行之一·南京

(2009-07-18 08:36:55)
标签:

旅游

江南

南京

分类: 远足纪行

七月三日至十一日,酷暑之中做了一次江南的旅行。南方炎热的天气,令久居北方的人难以忍受,大大的影响了旅游的兴致,但江南秀丽的风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仍然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此次按计划依次去了南京、苏州、古镇南浔、杭州和上海,尽管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但一路走下来仍很有收获,感觉不虚此行。我将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补记自己的见闻和感受,题目就叫《酷暑江南行》吧,不断奉献给大家。

酷暑江南行之一·南京

 

此行的第一站是南京。南京给我的总体印象很像一个失意的英雄,曾经的六朝金粉,毕竟早已成当年之勇,最后作为首都的历史,也是六十年前的事了,当一个甲子匆匆掠过,当年呱呱坠地的婴儿,如今已成白头翁,在时光的磨砺中,南京显得有些苍老了,和中国南北其他大都市相比,南京的许多侧面更像一个地地道道的省会城市。七月四日早晨,当列车驶过南京长江大桥时,不断从眼前飞速掠过的钢梁桥架,配着桥下黄浊的扬子江水,看上去显得陈旧灰暗,没有给我太多的心灵震撼。要知道,我认识她是在儿时启蒙语文课本的封皮上,“南京长江大桥”是我最早学写的不多的几个汉字,这一伟大的工程曾经是全中国的骄傲。如今大桥和这座城市一样显得有些缺乏生气,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但他毕竟是英雄,傲骨还在,大家风范还在,磅礴的气势还在!南京街道宽阔整洁,我最欣赏道路两侧挺拔的梧桐树,遒劲的枝干在空中相交,繁茂的树叶遮天蔽日,形成林荫长廊,为这座号称中国“三大火炉”之一的城市酷暑中带来清凉。

酷暑江南行之一·南京

 

中山陵庄严肃穆,气势恢宏,一望而动人心魄。穿过”博爱坊”,是依山而建由南向北层层升高的墓道,392级台阶象征着中国当时3亿9千2百万民众,我每踏上一步台阶,越接近英灵所在,心中越加强了虔诚的朝圣感觉。在祭堂后花园有中山陵设计建造历史的展窗,在有关设计的“图案、寓意”中写道:“当时才33岁的吕彦直设计的图案获首奖,平面呈警钟形,象征着《总理遗嘱》的精神,即‘唤起民众’,以完成孙中山未尽的事业……”我想,正是中山先生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这口“警世钟”唤醒了“东方睡狮”——贫弱的中国,使我们民族开始走上了复兴之路。

酷暑江南行之一·南京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对这位前朝英主,清朝的康熙皇帝惺惺相惜,给予了崇高的评价,曾御书“治隆唐宋”四字勒石制碑,至今矗立在碑殿之中。明孝陵介绍上说,地面上的原有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战火,现存多为清末和近代重修。但孝陵保存下来的石雕则堪称精品,神道的石兽、石翁仲均为整块石料雕凿而成,栩栩如生,刚健挺拔,充分展示了明朝的开国气象。我以为,仅凭神道一景,明孝陵就绝对值得一游。

酷暑江南行之一·南京

獬豸,熊目独角,又名任法兽,是传说中的神兽。头生一角,如遇二人相争,必以其角触不正之人。把它放在陵前,取“正直不阿”之意。—选自明孝陵石象路神道介绍牌。现存实物独角已折断,只残存根部。

酷暑江南行之一·南京

明孝陵享殿须弥座。

 

夫子庙和它东面的贡院曾经是江南的人文渊薮,穿过江南贡院的牌楼,迎面看到明远楼的拱券门两侧横书着“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八个楷书大字,江南钟灵毓秀,人才辈出,遥想当年,曾有无数的风流人物从这里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写就了中国的千年历史。如今夫子庙地区店铺鳞次栉比,充斥着浓厚的商业气息,炎炎烈日下,工艺品、纪念品引不起我的兴趣,只能躲到麦当劳里一杯杯喝着冷饮蹭空调。

酷暑江南行之一·南京

 

黄昏的时候,一天的暑热未退,夫子庙西南方秦淮河的文德桥上,众多的游人仍在倚栏拍照。人群中一个衣着特殊的光头男子吸引了许多行人的目光,男子身形挺拔,背栏而立面向行人,身穿一袭黑绸长衫,足登圆头黑皮靴,戴着白手套的双手优雅地交叉放在腹前,下拄一支黑色的文明杖,一身装束与时代和节令颇不协调。年龄约摸有五十多岁,面容白皙,上唇留着修剪得体的髭须,目光平视远方,表情似笑非笑,平静而和善。此时估计其他路人和我一样,从男子标志性的装扮马上联想到那个人——当年南京总统府的主人,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叱咤风云的人物!但仔细端详又会发现,男子的仪态儒雅有余而刚劲不足,更像同一个人晚年含饴弄孙时的影像,那个人在这个年龄时,应是一双鹰隼般深邃的目光,刚毅、坚定的面容。扫视男子周围,既无同伴,也无人为其拍照,醒悟到他应不是一个旅游者,而是一个提供与人合影服务的特型演员,在这里“演员”似乎用词不太准确,但一时又找不到更合适的词,姑且这么称呼吧。

 

由于我想等到天完全黑下来乘船观赏秦淮河的夜景,就随便要了点冷饮,坐到了离桥不远的河边茶座中消磨时间,男子到底不仅形似且有几分神似,在我等船的半个多小时里,确实看到有几批人与他合影,其中有一些是带着小红帽的随团旅游的老人,想必是应合影者的要求,“演员”偶尔做出挥手、敬礼的动作。下午我曾从文德桥上穿过,去南岸的乌衣巷,但没有看到以上情景,看来男子并不是一个全职“演员”,白天肯定还有其它工作,“天生丽质难自弃”,一夕登临文德桥,看来商品经济社会,利用任何自身优势去推销自己,都可以获得收益,想到此又不由得不钦佩南京人的精明。从另一方面看,是时代的发展,政治的开明,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才能让我们看到这有趣的风景,这在思想禁锢、相互敌视的年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酷暑江南行之一·南京

站在文德桥上向东拍摄的秦淮河风光。

 

安排了一个下午和晚上游览南京夫子庙景区,事后看来,在炎热的夏天,只需晚上来坐船乘凉并观赏一下秦淮风光足矣。秦淮河的夜景真的很美,游船行进中,各种灯饰将沿途的桥梁、古迹和秦淮人家装点得梦幻般迷人,真正体验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优美意境,只是遗憾自己夜景拍摄技艺的拙劣,没能留下满意的照片。

酷暑江南行之一·南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