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年轻律师,曾经,我迷茫于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对还是错;曾经,我被超大的工作强度和精神负担所困扰;曾经,我几乎决定放弃这份我自以为不适合也做不好的工作。而依然作为一名年轻律师,此刻,我看到的是时代呈现在律师业面前的巨大舞台,感受到的是作为律师的快乐和意义,并坚信律师是一份值得我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除了那些必须感谢的良师益友外,我始终觉得这种变化不是偶然,而是直面现实、直面自己、在迷茫中思考、在压力中摸索,在痛苦中重生的必然结果。
如果是这样,我愿意把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点滴感受和体会变成文字,与大家分享。
一、适应期面对三个“压力”——承受不了的责任、解决不掉的问题、关注不到的细节。刚开始执业的时候,发现做一个执业律师好难,现实中有太多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面对。做律师,相对而言“锦上添花”少,“雪中送炭”多,当委托人把关系自己权利、利益、名誉、前途的大事、难事交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他们的处境、心情和期待便成了律师身上的一种责任,而事实上,对别人负责远比对自己负责要难得多,年轻的我,时常怀疑自己的专业和能力是否真的配得上别人给予的信任。
做律师,不是“纸上谈兵”,而是“用实践检验真理”,解决问题是律师工作的目标和价值所在。而我发现,即使是一个标的小,法律关系清楚,看上去再简单不过的案件,在办理的过程中都会遇到来自各方各面的问题。诉讼案件里,从立案到取证,从对抗到调解,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律师权衡利弊的大局观念和刚柔并进的办案技巧。非诉项目里,无论是客户还是对手,企业还是政府,都希望律师提供滴水不漏的专业意见,甚至包括管理、财务、税收在内的各种跨专业意见。于是,我需要每时每刻保持清醒,蓄势待发,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去做足功课,缜密思考。而这一切,让疲于应付的我深深感到力不从心,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社会经验,办案技巧还是心理素质,我开始觉得自己的已知几乎等于无知,自己拼命的拾遗补缺也赶不上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
律师工作不仅仅是一场雄辩的庭审或是一个精彩的谈判,而是由一个又一个环节,甚至是小细节构建而成的,如果律师漂亮地完成一个工作那就意味着他做对了每一环节。曾经,被客户当面指责不够认真负责,是因为把法律意见书附录里的委托人名字写错了。那是我第一次单独做非诉,为两家不同的股东单位转让同一家公司的股权出具两份性质相同的法律意见书。整整三天,我几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座位,为了避免出现两家股东单位混淆的情况,十几页的文稿,我翻来覆去检查了不下十遍,每一个标点都看到了,却唯独想当然地忽略了附录。于是,两份法律意见书,用了同一份附录,两个委托人,用了同一个委托人的名字。我至今都不会忘记那个接到客户电话的场面,忘不了那种恨不得找个地缝钻的感觉。电话里,当客户质疑我专业态度的时候,我发现,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
那一次,我得到一个教训:永远都是错误决定了结果。一个字就可以输掉自己的专业形象,哪怕你对了所有的标点。在律师行业里,很多时候,99%的努力和0%
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二、成长期认清三个“不完美”——没有完美的案件、没有完美的律师、没有完美的法律。一个人的适应和成长有时是不留痕迹的,慢慢地,除了困难之外,我开始感受到律师执业的立体性,在律师工作的实践和挑战当中,也开始认清了一些问题。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调整心态,摆正位置,直面压力,积极前行,我给年轻的自己定了几条“规矩”。
没有完美的案件。我告诉自己,律师面对的任何一个案子,无论是诉讼还是非诉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的。无论这个案子初看起来有多简单,委托方把自己在案件中的地位说地多有利,办案过程有多顺利,都要时刻做好会遇到复杂问题、疑难问题、棘手问题的心里准备和行动准备。年轻的我容易把问题想得简单,容易错误地高估自己,容易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所以,我要求自己,再不要因为办案中偶然出现的一个有利局面而把整个案件都美好化,也不要把一时的困难当做无法解决的问题,案件,只有在结案归档时才能评价胜负,而我要做的就是理性、客观、专业、敬责地面对办案的整个过程。
没有完美的律师。年轻律师总会遇到一些年龄的尴尬,而我则经常被质疑,这样一个小姑娘是律师?律师真的是一个看功力,比火候的职业。我见过很多知名或者并不知名的老律师,被他们身上所散发的律师魅力所深深吸引,在他们面前,年轻律师要学要补的“功课”太多。但年轻律师终究是要独立面对客户、面对对手、面对自己的执业生涯的,只有在摸爬滚打中才能成熟起来,才有机会有一天成为那样的老律师。所以,我告诉自己,自己确实很年轻,确实不完美,确实会犯错,但我敢于大胆地去接触客户和对手,敢于表示自己的年轻和活力,更敢于表现自己的专业和智慧。我相信,在质疑声中生存可以锻炼我的心智,在质疑和错误中前行原本就是年轻人的必经之路。
没有完美的法律。律师是专业人士,但律师的专业绝不是仅仅体现在法律知识和办案技能上,更多的会体现在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上。刚刚离开大学,成为法律工作者的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在现实中遇到一些判决、一些现实、一些情况,与自己所想象、所以为、所坚持的不一样,这个时候,我们要用一种法律人的专业态度去面对、去思考。一味抱怨现实,对现实感到迷茫和失望,走极端,随波逐流,或者放弃自己作为法律人的坚持都是幼稚的,都不是律师思维。我应当学会辩证地看待现有法治建设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尽我所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以自己的专业能力推动法治的进步和完善,这才是律师的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
曾经有这样一个姓名权纠纷,被告冒用原告签名,出具假的检测报告,而这种虚假检测报告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如果超标情况未被检出,甚至会影响到居住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是这样一个被告,在法庭上完全没有悔过之意,认为自己一点也没有做错,态度嚣张之极。这个案件办到后来,我觉得自己不是仅仅在办一个案子,而是在尽一个律师的社会责任。但是在案件里原告承担了过重的举证责任,被告的推脱显得可笑却轻而易举,案件的结果是原告为了维护合法权益付出了更多的维权成本,而被告却并没有为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多少责任,我也并没有实现我原本想象中的正义。
但就是这个案件,我原本以为委托人会因为判决结果很恼火,至少很失望,但是委托人却意外地送来了锦旗,感谢我们所做的一切。当事人说“这么长时间,一审到二审,谢谢你们一直尽心尽力帮我们,我们也觉得难,但你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这面我做律师后第一次收到的锦旗我真的感慨万分,我想当事人一定也感受到了我们的执着和坚持。原来,我们的努力不是没有作用的,只是有时候,律师工作的意义并不仅仅体现在判决里。
这个案件让我相信,律师工作是值得自豪的,我们为法治建设和公平正义所做的点滴努力都会有人看到,意识到,都是有用的。
三、成熟期领会三个“相结合”。梳理和总结自己的所见所闻,针对自己的弱点给自己立“规矩”,每一步都按照“规矩”办,然后再改进完善自己的“规矩”,这是一个很有效的自我突破的方式。慢慢的,我开始不再觉得困扰,不再害怕压力,不再企图改行,甚至觉得律师工作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挑战,都会拥有新的收获。我觉得因为律师这份工作,我战胜了女生时常会有的懦弱,摆脱了学校生活留下的书卷气,消灭了年轻人的浮躁,懂得了团队合作,学习怎样进行管理,并开始反思和总结。
此刻,我依然是一个很年轻的律师,面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却不迷茫,也不害怕。我觉得此刻的我,在执业律师道路上,除了成长还开始有几分成熟,我感悟到要成才除了目标和信心外,有些素质和能力必须具备。
智慧和品质相结合。律师工作是需要智慧的,但智慧只有和优秀的品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发挥到极致。我曾经接受两家大型国有企业关于航次租船合同纠纷案,而在案件中船舶出租一方当时是否存在空仓情况成了案件的关键点,而是否空仓的取证又非常困难。第一次接触海商海事案件的我和同事为了取证跑遍了港口、港务局、海事局、理货公司等相关部门,有的部门一开始拒绝提供相关材料,我们就反复去,最后我们对涉案船只的进出港口情况、货物装运情况等各个细节都有了全面了解,并拿到了关键性的证据。当律师的聪明才智和律师实事求是、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品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是强大的,是不可摧的。
张扬和低调相结合。律师是需要张扬的,表达自己、表现自己,说服别人、得到认可。而年轻人又有着张扬的特质,于是年轻的律师往往会显得张扬有余,而低调不够。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时候都是靠张扬取胜,也不是所有的成功都是靠一时之争而获得的。我们应该低调,我们要学会低调。低调不会让我们陷入头脑发热或者自以为是的境地,低调能让我们有机会客观分析,冷静思考。面对法官,我们要学会沟通,了解他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循序渐进地表达意见。面对对手,我们要多方思考,在求同存异中找到互惠互利的方案,学会智慧地“让步”,追求双赢。平和的心态会让我们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且引领我们找到真正合适的那一条。谦逊的品质能让我们获得许多真诚的帮助,有的甚至出乎意料地来自于对手。
传承和创新相结合。现在,我所在的年轻团队要处理标的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诉讼、仲裁案件,要面对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老总、高层,处理的案件和项目涉美、英、德、日、韩、瑞士、新加坡等国,香港、台湾等地区。我们都意气奋发,都希望用我们的年轻去实现更多律师业务的创新、办案手段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用锐意进取实现年轻人的价值。但我总觉得,如果不回首就很难展望,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传承就不会有真正的创新。我们只有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会离真理更近一点。我希望我所打造的青年律师团队是一群年轻专业、敬业、爱业;拥有成熟的政治思想、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先进的法治理念;能够集传统与创新、国际化与本土化于一身的年轻人。
一路走来的所感所悟并非用短短的一篇文章就能道尽说透,但只要是给予和我一样的年轻律师一点帮助或者启发便很欣慰了。现在的我觉得律师对于我不仅仅是份职业,而是一份事业,因为是一份事业就值得为之奋斗终身。但同时,我也想,即使是事业也不是一个人生活的全部,我们应该生活地更有灵气,更有悟性。在事业和生活中成就我们更立体、更丰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