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教研组长的几点建议(四):教研计划的呈现

(2013-09-27 15:56:20)
分类: 工作心语

                      http://s16/mw690/5ed0b43bgx6CYOQOXpB8f&690
    

教研计划可以是什么模样呢?一般来说,一份规范的教研计划框架应包含四个元素:教研现状、教研目标、教研内容和教研活动安排。

教研现状只需客观把握当时教研组的实际研究情况进行简单而重点的阐析即可。如:组内教师的师资情况、实践研究形成的相关经验的罗列、实践研究后尚存在的困惑或遇到的新问题、教研组的研修氛围等等。

教研目标是基于教研现状基础上对教研要求与方向上的一个较高的定位,它同样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原理,预设要适宜,避免大而空的描述,而且要与情况分析匹配,要具有现实性、操作性与达成性。

教研内容是教研目标得到落实的一个载体,就如前文所讲到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汲取老师们当下需求的、能够解决的实践问题或困惑。教研内容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要注意聚焦主题,切口小,直击老师们教育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大家认同的“最近发展区”。

教研计划的具体安排决定了计划的可执行度,它决定了计划的目标与内容是否能够被脚踏实地贯彻执行,它是整个计划中最具有操作性的部分。教研组长要整合各种时空资源和人力资源,把教研目标与内容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分解,保证研究的连贯性与有序性,避免出现盲目执行。

教研活动安排一般包括“教研时间、教研内容、讨论题目、教研形式、主持人、备注或调整”,这些方面用表格呈现,简单清晰。

安排具体的教研活动时,应注意:

一要多考虑以实践研究为主的教研活动,让教研发生在现场,让行动支撑理念落实、问题解决、道理感悟,切忌仅坐在办公室里空学空谈,把理念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上。

二要注意将整个学期的专题内容能按月历经“理论学习—--实践探索----观摩讨论----实践验证----总结梳理”的过程,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同时体现大、小教研组既有共同的学习、分享,又有各自的实践、论证。

三要兼顾理论学习、实践研讨、案例分析、外出观摩等多种内容与形式,帮助老师们多渠道地获取信息、开拓眼界。

四要注意安排不易过满,要有弹性,方便调整。教学实践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老师们进行反复思考与斟酌的。

五要避免计划的万能化,计划包罗万象、面面俱到,未突出重点关键,以致过程无法聚焦;也要避免割裂化,目标、内容与安排缺乏内在联系,以致过程出现逻辑紊乱。

制定教研计划的建议:

教研组长可在学期临近结束时,用问卷、测试题、任务书等形式向老师们征集感兴趣的问题,征召优势人员,了解老师们基本认知情况。这样提前制定下学期的教研计划有利于建立在本学期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使得教研内容更具针对性,也能更好地体现计划的循环衔接,本学期研讨过程与成果成为下学期的研究基础,而避免另起炉灶、随意定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