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瓜

(2022-08-13 21:43:26)
分类: 散文随笔

       记忆中最早的一个场景,是我7岁时的七月十五,去生产队分地瓜。经历了漫长的春天与夏天,男女老少都在眼巴巴地等待着庄稼收获。七月十五是个节日,但是好多人家已经没有像样的东西下锅,就向队长提出要求,刨两亩地瓜垫垫饥。队长也许有过踌躇,因为地瓜还没长足个头,但他最终还是在夕阳西下时,带着大伙来到一块地瓜地里,我挎着篮子也去了。刨了一会儿,一轮圆月从东山升起,新出土的地瓜散发着香甜气息,激发了人们的活力。成年男女一边干活,一边大声说笑;孩子们追逐嬉闹,在松松暄暄的地里打着滚儿。月上三竿,人们分到地瓜回家,每个庭院都传出急促而响亮的风箱声……从那以后,生产队隔几天便刨一回地瓜分掉。许多人明显地胖了起来,我们把这叫作“长地瓜膘”。

  地瓜,养活了一代代的人。四季轮回,一些人也随着地瓜的有无膘长膘落。地瓜是鲁南人的主食,没有它很难活下去,但是天天吃、年年吃,就让人受不了。用地瓜或地瓜干磨成糊子烙煎饼,是最好的吃法,但做煎饼很麻烦,费柴费工,就用水煮。煮出来的地瓜或地瓜干口感极差,难以下咽,吃下去还可能胀肚子、泛酸水。我曾体会过那种难受的滋味,便暗下决心要逃离它。23岁那年,我考上了公办教师,吃上了大米白面。此后,对地瓜的恨意延续了20年,直到我进入中年,讲究养生,知道那是一种营养全面的好食品,才允许它出现在餐桌上。

  让我回忆起来的另一个场面,是我10岁那年初春,我经过路边的一个地瓜窖子,见好多人都站在窖门口,就走了过去。我看见,那些人都是满脸焦急,唉声叹气。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闻到一股酒味儿,但掺杂着霉味儿。这时,队长手里拿着几块地瓜从窖子里怒气冲天走出来,旁边的人拿起地瓜捏捏看看,说:烂了呀!毁了呀!我这才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知道那股酒味儿其实是烂地瓜挥发出来的,烂了地瓜种,会影响地瓜的栽种与收成。那一年,生产队没有足够的地瓜育苗,只好等到别的队栽完,去拔人家剩下的或新发出的地瓜苗,秋天收的地瓜少了许多。

  我从小吃地瓜长大,自认为对它非常了解,但今日才知道,我过去熟悉的品种全被淘汰,因为没有人再晒成地瓜干长期保存,代之而起的是农业专家培育研发的新品种。那些专业名称很多,有“烟薯”“济薯”的多个型号,还有“西瓜红”“紫罗兰”等等。这些红薯产量高,容易贮存,而且“颜值高”,色、香、味俱佳。

  想到红薯传入中国400多年,瓜瓞绵延,活人无数,而今又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我站在那里,向它瞩目良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荔枝
后一篇:北极村的夏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