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荔枝
(2022-08-13 21:32:47)分类: 散文随笔 |
芒种后,不同品种的荔枝陆续散发出果实的香味。它独特的味道,来自黄色的花蕾,来自温润的土地,来自和煦的阳光。走进恍如一串串红灯笼挂满树上的荔枝林,不由让人停下脚步,循着时间的线索,探听古老荔枝树下的历史回响。
遥想南越王赵佗将中原农耕技术带到蛮荒的岭南,荔枝就有了“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的民间流传。这位史上最长寿的大王为“拍马屁”,把荔枝北运到汉都长安进贡汉武帝。《西京杂记》中描述汉武帝对于荔枝的喜爱远远超过其它的贡品,在上林苑建起世界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温室“扶荔宫”,远从岭南移植荔枝树来栽培。不过,史书记载荔枝树只开过一朵花而没有结果。
唐朝太监高力士为取悦唐玄宗,让宠妃杨玉环吃到新鲜的荔枝,每年竟派出快马,日夜兼程从家乡岭南“置骑传送”。穿州过府,很多官差、驿马因此累死在半道上。杜牧有感在《过华清宫》里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白居易《荔枝图序》中描写“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的荔枝味道,总能直击人们的敏感味蕾,让无数文人墨客、帝王美人“竞折腰”。
一声声“知了、知了”的蝉鸣从草尖掠过荔枝林,婉转成一串串肆意欢叫。这么小的黑色精灵,竟有超音频的震颤,那响彻一个夏天的歌吟,把我的思绪带到小学四年级那年,也是记忆中第一次吃荔枝。
小时候不理解东坡先生喜欢荔枝的心境,长大后才明白,来自遥远古代的荔枝,不但具有荔枝所应该有的优秀品质——清新中透出某种温润的美好,而且也像苏东坡对岭南的情感一样,更容易得到人们的钟爱。
其实,古人早就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在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就把荔枝写作“离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更详细提到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荔枝的味道,那种又甜又香的味道,却始终在心里很清晰,清晰如昨,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