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庚子读书小记;冬日读书

(2021-01-11 00:35:57)
分类: 散文随笔


 


盘点手账,庚子鼠年,四时读书,倒也有如“老鼠爱大米”,且读且珍惜。

《雨天的书》,是春节宅家防疫期间读的第一本书。那时新冠肆虐,微信里尽是风声鹤唳,加之又逢连日的雨,心头也像下起了毛毛的雨。逡巡阁楼书架前,正好看到知堂老人的一本《雨天的书》。檐窗滴溜,顺着作者的心绪,于《苦雨》《喝茶》《故乡的野菜》等等,听他一篇篇散散淡淡地娓娓道来。静静涩涩的文字中,感觉仿佛雨窗下听老僧点化,也好像冬夜炉边逢一部经典,散发着带有真感情的笔墨冥想。盖因,“无论他是讲虫鸟的歌唱,或是记贤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绘,都足以使我感到人生的欣幸。”像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从吾所好”。忠于生命的真实,听从于内心的感受和判断,由此让人体会到生命里自然单纯的丰富与宁静。即使遭遇深创剧痛,也努力让自己不在悲痛中甚深地迷妄。

春日里,闭门索居久了,难免猫不是狗不是的。在品咂老树的《在江湖》之余,捧读被誉为“散文经典”的“圣书”《瓦尔登湖》。从作者梭罗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自我调整,以及反复调整的心路历程中,心也渐渐恬静下来。“我生活中的最愉快的时光,莫过于春秋时日阴雨连绵独守空房的时刻。”“我们如大自然一般自然地过一天吧……让我们不要卷入在子午线浅滩上的所谓午宴之类的可怕急流与旋涡,而惊惶失措。熬过了这种危险,你就平安了,以后是下山的路了。神经不要松弛,利用那黎明似的魄力,向另一个方向航行,像尤利西斯那样拴在桅杆上过活。”读着读着,好似视通万里,更觉得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脏腑,动我衷肠”。朦胧的灯火中,仿佛看到一位孤独的哲人独居于小木屋中,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与自己对话,与生命对话,从而拥有了最简单而深刻的幸福。

接着,又读了迟子建的散文集《锁在深处的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等。一篇篇情真意切的散文好似春风化雨,让生命重获新绿,让人心得到救赎。这是因为,好的文字总是那么耐读,且能让人产生共鸣。“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在寒刀霜剑的背后,在凉薄而喧嚣的世间,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在作者看来,那些不经意间写就的文章,就像居室盆钵里的野草,生机缭绕,带给她无限的感动和遐想。作为一名读者,历经了今年一点点化开的春天,又何尝不是期望自己的那盆野草也能焕发生机,自由自在地生长。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经夏入秋,喜欢闲翻《花花草草》的我,在品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人间有味》系列丛书时,邂逅日本园艺家柳宗民的《四季有花》《杂草记》。许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吧,对书中隽语深以为然。如,“植物的故事就是生命的故事,我们和花木、鸟虫相互依存,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皈依自然才能企盼完整的美,遵循秩序才会有真正的自由,继承传统才会得到安泰之美,只有在这样的世界里才能够实现纯正之美。”尤其经历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之后,想想,可不是吗?

春去冬来,读过的书中,最喜欢的,要推冯骥才的新书《书房一世界》。当然,他2017年出的《竖读》,也有不少篇章讲到他的书房。这本书虽在春天就读完了,却一直放在案头,不时翻一翻。大冯以自己书房——“心居”中的一物一景起兴,譬如丁香尺、西晒的小窗、架上的书、词典、手抄本、烛台、老墨、老皇历……串联起人生的细节,引申出不能忘却的纪念,或是人生中必须永远留住的收获,意境深邃而辽阔。夜晚,我于书房也情不自禁地翻出儿时心爱的现代汉语小词典、文抄摘记,以及小人书《岳传》《童年》《我要读书》等等。橘黄色的灯光下,看到当年工整而又稚拙的纯蓝墨迹,特别是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八个字,收藏在人生行囊中的时光印记如放电影一般闪现。回想起来,这也是忘不了的 “初心”呀。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对于作家,唯有在书房里才能真实地面对世界和赤裸裸地面对自己。这里是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是自己精神的原点,有自己的定力。”说得多好!掩卷之际,驰骋遐思,试与内心交感,与书房交感,似也触发“重新”认识生活、认识自己的心流。毕竟,“人的力量最终还要从自己的身上和心里去寻找”。由此,我觉得,自己的书房也一点点明亮,一点点宽阔起来。

鼠年将尽,牛年在望,对于读书,但愿“不用扬鞭自奋蹄”,愈加珍惜来年的四季,并寄望收获更多的感动与共鸣。

                                 冬日读书

古人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北风呼啸,漫天鹅毛,用书香温暖自己,是人生最好的选择。因为读书,浮躁的心很容易静下来;因为读书,寒冷的冬天便多了一份温馨。用书香温暖冬天,能让思想在梦幻中尽情舒展,能让平淡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冬日读书,头脑清静,利于冷静思考,适合读一些具有人文内涵的书。寒夜斜倚床头,尽心地品味周作人的清淡平和,鲁迅的讽刺简练,梁实秋的细腻亲切,张爱玲的典雅飘逸,贾平凹的随意与匠心,余秋雨的博世与天然,还可以感受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由文字带来的煦暖气息穿透力很强,足以抵挡鼻息之间空气的寒凉。读这些书犹如喝一口浓浓的热咖啡,很苦,却温暖了心田。

冬日读书,是一种美丽的意境,更是一种难得的心情。冬天,人的气色更旺,正是抓紧读书的好时候。作家叶灵凤在《书斋趣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冬读”的心情是愉快的,让人的脑筋更加灵光,充满创造力,最能增加人的智慧、知识和才能,陶冶人的情操,激活人的思维,从而获得启悟,产生新的灵感。

冬日读书,让单调的季节变得有滋有味。坐在温暖的屋子里,沉醉在书中描绘的世界里。从古读今,从国内读到国外,在这门功课里自得其乐。作家钱歌川在《冬天的情调》中说,大雪天到外面去看过一回雪景,回家来扫清身上的积雪,吃过晚饭,关起门从容地来读禁书,这是金圣叹所赞美的人生一乐。储蓄冬天,阅读心灵,会让人更加自信。面对冬天的寒冷,读书让文字温暖人心。

冬日读书,是一种心旷神怡的美好景致。读书的时候,常有雪花飘落,让人觉得妙不可言。那些梨花般的雪花,在窗外制造着春天的假象,而手中的一本书,却让我体验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比阅读更舒恬、更真实、更惬意……倘若,再有一两片雪花,从窗缝里挤进来,刚想逮它,却化掉了,如蝴蝶的隐身。把书本轻轻合上,双目微闭,一丝倦意袭来,再看两页吧,待我未把那两页看完,书却“啪嗒”掉在了地上,不管它了,身子一歪,呼呼睡去,多美的滋味!

冬日读书,看窗外风雪,摒去一切嘈杂与繁闹,轻轻地翻开书,慢慢品读。“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新酿的米酒香气扑鼻,红泥火炉已经准备好,读书时,以酒佐之,文字便沾上了酒的醇香,自有一种异样的情趣。或再等一二知已踏雪来访,促膝长谈,则更是惬意舒心!

冬日读书暖心间。不论是在寒霜铺地的北方,还是夜晚微凉的南国,窝在沙发上,捧一杯暖茶,读一本厚厚的书,都是冬日不可错过的美好生活体验。冬日有书为伴,会让人的心里充满阳光,和煦而温暖,惬意而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冬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