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在宋词里踏春
(2020-04-21 00:26:12)分类: 散文随笔 |
清明时节在宋词里踏春
浩如烟海的宋词,描写春天的不胜枚举,读着宋词,一不经意就走进了或美丽浪漫、或多愁善感的春天。清明时节,在宋词里踏春,寻觅旧时春光,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王观在《庆清朝慢·踏青》中写道:“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这首词描述了姑娘们踏青郊游趣妙横生的情景: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化水,阳光温暖,一群穿着双鸾绣花鞋的姑娘结伴野外踏青,烟雾弥漫的郊野,优美景色若隐若现,如置身仙境,天气时晴时阴,变化万端,姑娘们撩动花儿,拨弄柳丝,争先恐后,一不小心踏进泥淖里,罗袜沁上斑斑点点,惹得眉黛紧锁,恰巧春风吹过,吹到姑娘眉毛上,山川翠绿尽收眼里。
辛弃疾对春天说:“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谁都要想方设法留住春天,不让一春虚度;否则,即如苏东坡所言:“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让春天从身旁悄悄溜走,该多么懊悔!可每个人都会有“闲愁”啊,“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情深不断,相思难寄。若问那愁绪呀,又恰如那“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奈何聚散匆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所以欧阳修道:“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转眼间,春去也。“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嗯,对的。也许你错过了一棵树,回头,说不定能遇到一片林。人生遭遇,福焉?祸焉?谁能说得清?
春光美如梦,有时让人觉得不真实。所以,秦观说:“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欧阳修说:“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沉醉于春光中,一切看来如梦似幻。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叫人无奈谓叹。宋祁在《玉楼春·春景》里写道:“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把对春光的依恋,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写得韵味十足。而蒋捷那“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更是在一字一句间诉说时光留不住,韶华易逝,虽然道理简单平常,却也无可奈何。
春色离不开佳人,佳人总会牵扯出不尽的爱意。程垓《洞庭春色》一记一叹,别有意味:“记笑桃门巷,妆窥宝靥,弄花庭前,香湿罗衣……叹半妆红豆,相思有分,两分青镜,重合难期。”无名氏的《鱼游春水》更显情深意笃:“……莺啭上林,鱼游春水。几曲阑干遍倚,又是一番新桃李。佳人应怪归迟,梅妆泪洗。凤箫声绝沉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穿越数百年的风雨,在宋词里走进春天,那一席文字的盛宴,一幅流彩的长卷,在人心深处,一次又一次,着色一个又一个绮丽浪漫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