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房,我的天堂
(2020-03-30 23:19:50)分类: 散文随笔 |
记得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叶梓也在他的《书房散记》中说:“上有天堂,下有书房。”想必,爱书的人都是一样的,我的书房,也是我的天堂。虽然我的书房兼作家里的客房,但有一方安静的读书天地,我已非常满足了。
书房不大,也不奢华。
一张床、两把椅子、一张书桌、一盏台灯、一台电脑。唯一奢华的,是我请木工在两面墙上打了到顶的两个大书柜,里面挤挤挨挨摆着几千册书,使房间多了一份雅致。
很早以前,我便羡慕着别人的书房。我羡慕苏童的“诗意”书房,它连着一座花园,院内繁花似锦,树木葱茏,读书、写作之余,可以赏花之艳,闻花之香,品果之甜;我羡慕冯唐的“禅意”书房,在北京的一处四合院,摆上古意盎然的桌椅,每每读书,他都要净手、焚香、泡茶;我羡慕郭敬明的“土豪”书房,在上海的三栋独立洋房,其奢华程度,令人瞠目结舌,赤裸裸地展示出郭敬明的身价。
当然,我也向往另外一种书房。我向往刘禹锡的“陋室”,尽管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但他乐在其中,他“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令后人敬仰。传世之作《陋室铭》,写出了他人格的典范;我向往蒲松龄的“聊斋”,他在家门口摆上烟或者茶,有路人经过便盛邀他们喝杯茶,吃点心,再听他们讲讲故事,说说传闻。蒲松龄根据收集的素材,成就不朽名篇《聊斋志异》。
我简单的书房是我的最爱。书房是二楼向南的一间房,窗下的书桌,几盆绿植生机盎然。
拉开淡绿的窗帘,远方的绿树、蓝天便跃然入眼。天气晴好的日子,阳光斜斜地照进来,文字随着光阴如流水般笼罩着我,书房便充盈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感觉。
我的书房,是我心灵的栖息地,任我自由自在地享受文字的天空。最喜欢在周末,放一首舒缓的音乐,泡一杯淡淡的香茗,在音乐与茶雾氤氲的清香中,品读最喜爱的书籍。“静坐将茶试,闲书把页翻”,或摘录佳词锦句,或写书评、心得,或天马行空随意翻阅,动情处,随着主人公命运的跌宕起伏拍案而起;感伤时,为书中的悲惨唏嘘感慨。有时,也会被富含哲理、意境悠远的慧语点亮心灵,捧卷回味,凝神细读,那一瓣如莲的心香,随着书香、茶香悄然盈动,沁润了身心,仿佛时光都充盈着诗意,日子也静美如花。
喜欢在静寂的夜晚,享受“三更有梦书为枕,半床明月半床书”的读书乐趣。此时,白日里的喧嚣与劳累全都消失,就那么舒适地倚靠在床头,点亮一盏床头灯,于是,或有缠绵悱恻、荡气回肠,或有疑云重重、悬念迭起,或有涓涓细流、润物无声……让人不觉像一条快乐的鱼,自由地在文字的海洋里游走。等到读得困了,就随意躺下,回味着文字中的感人细节,体会着书中的哲理,不知不觉中枕着书香入了美梦。
书房也是人的心灵氧吧。偶有客人小住,也会忍不住抽出其中的某本书阅读。这时,我们不谈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也不论茶米油盐、家长里短,更没有灯红酒绿、客套虚伪。只就书中的故事,交流彼此的感悟,常常在心里产生深深的共鸣,在文字中成为知己。女儿也爱上了我的书房,常常不请自来,或霸占我的书桌,或慵懒地靠在床头,翻看喜欢的书,或与我讨论书中的情节,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那认真的模样,令人爱怜,让人欢喜。
我的书房,我的天堂。哪怕,它并没有一扇面朝大海的轩窗,可因为有了书房,有了阅读,有了书香,我的日子依旧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