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银杏;丰子恺笔下的春天

(2020-03-24 12:50:31)
分类: 散文随笔


 

        从黄牛岩山脚到三峡大坝右岸的185平台,这10多里的西陵大道两侧全是银杏树,成为一条长长的银杏树走廊。虽然这些银杏树还只是一个个刚刚发育的少年,没有千年银杏的华盖如蓬,没有那盘根错节的粗壮树干,但如此众多聚集一起,她们在初夏的天空中翠云交错,让你满眼都是银杏树却是少见的。

由春天银杏树枝上的点点新绿,到初夏舒展得宛如小团扇般的片片杏叶,从春风和煦阳光下的耀眼嫩绿,到初夏的风雨中的翠绿欲滴,似乎都未曾引起人们的驻足留意。

或许是人们太注重颜值了吧,此处秋天银杏那金黄色的鳞片宛如一条金色的长龙游动江边,确实成为了三峡坝区一道靓丽风景,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好,邻里乡亲也罢,他们都会不约而同相约树下,摆出各种造型,变换各种服饰,华贵的旗袍,大红的风衣,还有举过头顶或是抛向空中的彩色丝巾,加上身后飘落的金色的杏叶,把此处秋天银杏的美留在了记忆里。

然而,银杏之美不应该只是在秋天,初夏的银杏同样也美。如果说秋天的银杏之美如迷人的少妇,那只是她多了些性感、丰满和成熟,然而又怎能不让人们想起芳华将逝?那初夏的银杏却更如少女,虽然有些矜持、单纯,但充满活力与朝气,更让人想起女大十八变的魅力。

这一路初夏的银杏之美,如同秋天的银杏,同样美在她的色彩,和秋天的金黄相比,只是颜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绿的发亮,翠绿欲滴。她没有秋天金黄银杏的张扬与喧嚣,她包容、大度,默默地把自己的颜色与周围的林木杂草的颜色融为一体,从江边延伸到山坡,翻越山脊,消失远方。

虽然如此,但并不失她的高贵。据植物学家说,银杏树来自于几亿年前,是第四季冰川遗留下的裸子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的,她深谙人类的由来,见证过沧海桑田,目睹过朝代更迭与时代变迁……三峡大坝刚建时,这一路栽植的是杨树,前几年已是参天的杨树却被银杏替换,或许正是由于她高贵的缘由吧。

秋天的银杏之美,除了她金黄的色彩,或许人们更多留意一种伤感的美。阵阵秋风掠过,曾经茂密杏叶随风飘落,落在树下行人的头上,落在行人的脚前,最后洒满一地金黄,醉卧在繁花落尽处,不得不让人们想起“夕阳无限好”的诗句。

而初夏的银杏却不然。风雨袭来,团扇般的杏叶,呼呼地响,一扇一扇,扇动着岁月与时光,而不飘落下来。因为她们知道,正是由于她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通过光合作用才能为母亲提供有机物,正是由于她们的蒸腾作用才能为母亲输送养分,她们散发出氧气,杏叶聚集成树荫,留给了人们,她们是如此懂得感恩。

初夏的银杏,还懂得爱情。银杏是有性别的,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身材高大伟岸枝叶葳蕤的,便是“男子汉”了,那些树茎略矮树冠稀疏而身姿丰润的那一定是“女人”了。每当杏叶茂密于树枝的时候,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那青穗般的花便挂在了杏叶的腋内,从此,她们心中便充满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此时,风成了她们的媒人,当她带着“男人”的深情蜜意来到“女人”的面前,虽然面带羞涩,肯定不会拒绝,随后的怀胎孕育,便有后来的丰硕果实。被我们叫着的“白果”,不仅可食用,还是一味中药。正是由于有她们爱情的结晶,才有了从远古走来的银杏。

我常在这银杏走廊下散步,不管是清晨还是黄昏时分,那如团扇般的杏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更有鸟儿的鸣叫从浓密的杏叶间流出,只闻其声,却不见鸟影。站住了细瞧,那鸟儿窜动树枝之间,还没看得清楚,便从这树窜到另一棵树上去了。晨光和夕阳透过层层叠叠的杏叶,叶的影子便印在了地上,如撒下的片片的花瓣……

我爱黄牛岩下这一路的银杏,爱她在秋天的一片金黄的喧嚣,更爱初夏这一路银杏的静谧与欣荣。

丰子恺笔下的春天

    

    春,多么可爱的一个名词。春暖花开,姹紫嫣红。春意盎然是多么令人惬意,因此,古今画家都喜欢画它,赞美它,希望它长驻人间。而中国“漫画之父”的丰子恺笔下的春天却是另一番风味。丰子恺从小在浙江崇德乡下读书,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使他的画很接地气。在他的笔下,春是那么的富有诗意,寥寥几笔间,勾勒出他眼中的春景,春草绿,花儿红,垂柳飘飘,人在春中行。今日让我们一起走入丰子恺的画里,去体味那份春意盎然吧!

    丰子恺笔下的春天,是门德尔松的音乐,轻松,欢愉,可以暂时忘记烦忧。“春在卖花声里”,只要还能活泼地生长着,便是最好的春天。在他的笔下,春天最常见的意象是杨柳。因为作者喜欢杨柳的谦逊,伏首望向自己的根,所以他的春天画中,总有一抹绿柳在。柳作景,更有人间烟火气,无论是闲谈还是静坐,都多了一份温和谦逊。如《旧时王谢堂前燕》中,高大的松树,郁郁葱葱,婀娜的杨柳,绿意依依,过墙的花,争芳吐艳,天上两只燕子,展翅翱翔,墙边一身穿白衣黑裤的女子正在竹竿上晾晒衣服,身后一身穿蓝袄的孩童把衣服递给妈妈。右上角的题词选用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里的第三句“旧时王谢堂前燕”。虽题的是古诗,却画出了寻常百姓家的春天。在他的笔下,也爱画春日飞花,绿柳衬红花,是他画里的浓墨重彩。丰子恺对柔弱易逝的花,有一种怜惜之情,他将人们逐花的场面画了下来,是为了将它们留存在记忆里。

    丰子恺笔下的春天,不仅停留在公园闹市,而且也会出现偏僻的山野村寨,他笔下的春天不是从日期的递进中得知,不是从他人的感慨中得知,而是在自然的每一处微妙变化中感受春的到来。如《春光先到野人家》,远方一座山,近处一道坡,坡上一草房,房前一树花。女儿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指着红花,母亲则趴在窗口,笑看观花的父女。左角上题词是“春光先到野人家”。画与款相辅相成,珠联璧合,相映成趣,其中寓意,令人遐思。

    丰子恺笔下的春天是儿童的乐园,充满天真。在他的笔下春天里的小朋友,会折杨柳,逐飞花,扯着长线放纸鸢,也会煞有介事地挖土、提水来种树、浇花。万物复苏的时节里,他们对新生命好奇又尊重。这不禁让人想起袁枚的那句“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其实天真如孩童,他们便是人间春色。如《东风浩荡扶摇直上》,绿草茵茵,春意正浓,几个放学归来的儿童正在放飞蝴蝶风筝,两个戴着红领巾的孩童,拉着线绳,将蝴蝶状的风筝,缓缓地放飞到空中,虽然我们看不到他们的面容,我想一定是充满好奇、惊喜之情。而对面的一个孩童,面对升空的风筝,高兴得手舞足蹈,脸上充满了惊喜。右上角的题词“东风浩荡 扶摇直上”写出了春天里儿童们勃勃向上的生机。这幅画虽然寥寥数笔,简洁明了,但不失为一件精品,充满了童趣和天真。

    丰子恺笔下的春天是勤劳的,是播种的春天,是希望的春天。在他的笔下,春天不仅仅是玩乐,还有春耕,还有勤奋,春日惹人倦,春耕亦不休。如《杨柳岸晓风残月》,一轮弯月,高高挂起,风吹杨柳,哗哗作响,两位戴着草帽的农人,正弯着腰在水田中干活。右上角的题词选用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里的著名写景诗句“杨柳岸晓风残月”,但却没有多情人离别的风花雪月诗意,有的是农人为了收获,为了希望,在田间不知疲倦的劳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惜福待春风
后一篇:母亲的守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