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正是读书时(拟)
(2020-02-29 15:01:51)分类: 散文随笔 |
我认为,读书最好的时间,是在晚上。
小的时候生活在乡下,那是一个很偏僻的山村,一直没有通上电,晚上的照明设备就是煤油灯。因为性格原因,少年的我喜欢独处,而且迷恋上了读书,因为我在书中发现了另一个世界,那是山外的世界,让我无限向往。于是,每当夜幕降临,晚饭过后,我就坐到煤油灯下,拿起一本书来,静静地读,读唐诗的博大、读宋词的精深,读庄子的飘逸、读东坡的洒脱……一卷在手,可以神游千古,思接八荒,于耿耿青灯下尽享夜读的乐趣。
进城以后,没有了平房,也没有了油灯,但每当夜幕降临,于我而言依然是最好的读书时光。在自己的书房里,在温暖的环境中,我静静地读着,让自己的心灵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读累了,就到阳台上仰望星空,体会宇宙的无涯和生命的短促,想起了康德的那句话:“世间最使人感动的东西有两样,一个是人内心深处的真实,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其实,中国读书人自古以来就有夜读的爱好,“红袖添香夜读书”这样的境界,就是古时的文人雅士所向往的一种生活情趣。很多青史留名的文人,都在他们的著作中留下了夜读的诗句:“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宋人刘子翚的这两句诗,让人心觉怆然;“万山秋叶下,独坐一灯深”,这是明朝何景明的诗,写出了在孤独的夜色里读书的况味;陆游也曾多次在诗中记述自己的夜读生活,“自谦尚有人间意,射雉归来夜读书”,写的是年轻时夜读的情形,到了晚年,他的眼睛已经昏花了,但依然坚持夜读,“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虽然岁月不饶人,但读书的快乐却依然和年轻时一样,“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唐代的杜佑,虽官至宰相,白天公务繁忙,但夜晚回家,却依然不忘读书,《旧唐书》中说他“质明理事,接待宾客,夜则灯下读书,孜孜不倦。”清代的大才子袁枚,曾写过一首颇为有趣的《夜读》:“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许多文坛大家也都有夜读的习惯,叶灵凤先生在《书斋趣味》中说:“在这冬季的深夜,放下了窗帘,封了炉火,在沉静的灯光下,靠在椅子上翻着白天买来的新书的心情,我是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搜寻着新的伴侣。”林语堂也曾写过这样的句子:“或在暮春之夕,与你们的爱人携手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或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坐,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学、经济、诗文、史籍十数本狼藉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所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
夜读的生活虽然寂寞,但却是愉悦的精神之旅。万籁俱寂,夜阑人静,在橘黄色的灯下,隔着时空聆听大师们的教诲,觅一方内心的独白,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宁静,清风拂心,宠辱不惊,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所有的惆怅会随之释然,从而生发了一种淡淡如菊的意境,拥有了一份云水悠悠的心情。
“夜深人静风儿轻,正是男儿读书时。”在大雪纷飞的冬夜,手捧书卷,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沉醉在一种忘我的境界,在寂静的时空里品味人生,荡涤心灵的污垢,领悟人生的真谛,实在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