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天里的书香

(2020-02-28 09:03:02)
分类: 散文随笔

周末,我从书柜里挑出一本装订考究的诗集,坐在阳台落地窗前的书桌边,开始聚精会神地品读起来。春阳缓缓地从落地窗外抛洒下来,水杯里的黄山毛峰,在开水的浸润下,正散发出丝丝缕缕的清香,书桌旁边的几盆绿植,也在借着大好春光恣意生长。这个春天,因为有书相伴,便让人心生安适坦然。

随手翻开那本薄薄的诗集,里面描写春天和读书的诗篇不胜枚举。或耳熟能详,或寡闻少见,但字字句句都令人冥思沉醉。如唐朝诗人王贞白在《白鹿洞二首·其一》里写道: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读书让人陡觉春天转瞬即逝,恰恰说明了阅读的专注与忘我,以至于每一寸光阴,都像黄金那般珍贵。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也喜读书,他在《杂诗》第一首里写有这样四句: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意思是说,青春一旦逝去便不可再来,一天之中永远看不到第二次日出。人生在世当自勉,不负韶华不负卿。其实,书香犹如瓷器的釉质,釉质肥厚凝腻才更弥足珍贵。于凡人而言,在向前奔跑的人生路上,唯有读书才不会丢了灵魂气韵,而气韵的提升是从点滴阅读开始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并非一日之功。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劝学诗》中写道: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诗句中频频出现的“患”字,乃“怕”之意。概而言之,诗人是说在读书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读书的目的是滋养身心、陶冶性情、拓展视野,贪大求多、囫囵吞枣是大忌,正所谓“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品读诗词需要宁静舒缓的心情和雅致安适的环境,几首古诗“啃”下来、消化透,犹如进行了一番农田耕作,身体虽然略显疲惫,但心灵愈发温润丰盈。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的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大好时光。女儿借用这首古诗为其画作注释,虽然有些“大诗小用”,却也能够自圆其说。

读书不单是精神所需,也是心灵渴望,它是春天必有的情趣,又不独是仅有的情趣。读书是点缀生活、积累知识、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浪漫旅行,沿途风景不断,前行脚步不停。

腹有书香之人,定是淡然儒雅之君。喜欢在书香的森林里汲取营养的人,必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谦逊。就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里写的那样: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越多,越觉自身知识的匮乏与局限,也便愈发谦逊。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更重要的是亲身实践。

只是如今,人们连追剧的速度都成倍快进,短视频更是抢走了多数人的闲暇时光,生活中鲜有能够潜心慢读纸质书籍的人。如果有,那么他的气韵里,定然散发着盈盈幽香。这种香味,在春天尤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桂花
后一篇:水仙开花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