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一种温情叫陪伴;春来吃春卷

(2020-02-07 21:38:12)
分类: 散文随笔

  

  

有一种温情叫陪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又是一年春节时。漂泊在外的游子风尘仆仆赶回家,久不相见的亲人、朋友一起见面畅叙。要说家中最忙碌、最兴奋的还是老人们,如歌中所唱,“父母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团团圆圆”,儿女归家,共叙家常,喜气盈门,茶饭飘香,这是他们盼了一年的温馨场景,也是他们最享受的天伦之乐。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前过大年时饭桌前的欢声笑语、炕头上的促膝而谈,子女与老人的暖心话,亲戚邻里的家常话,渐渐地少了、淡了,真的成了古诗中所说“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取而代之的,是无论一家人团坐,还是亲朋间聚餐,短暂的寒暄之后,大家就开始各自拿着手机要么聊天、晒美食,要么看视频、玩游戏、抢红包,与跟前人的互动、交流,成了忙中偷闲的礼貌,而少了情感的成色。有的老人日思夜盼一年盼来了儿孙归来,早早地准备好食材,然后在节日里煎炒烹炸,可真见面了,团圆了,却像是迎来了一群“熟悉的陌生人”,既尴尬又落寞地被晾在一边。

  有人慨叹年味越来越淡,其实我们也应反思,当我们在节日里忙着玩游戏、攥着手机刷朋友圈、往来穿梭于各种饭局应酬,而忽略了亲人、淡漠了亲情时,我们是不是也是年味的“稀释者”?我们是不是节日里身体回到了家,心却还在漂泊漫游?

  春节是一个欢乐节,我们在节日里当然可以尽情休闲、放松,舒缓身心。但是它更是一个团圆节,我们应该珍惜这难得的时光,多陪陪父母家人,与他们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它更是一个亲情节,在陪伴中体味亲情、享受亲情,在交流中增进亲情、厚植亲情,让亲情成为我们心底最温馨的记忆,成为我们新一年奋斗拼搏最强的动力、最足的底气。

  亲情需要以心融入,以诚相待,而不是形式上的“在一起”。在短暂相聚中感受亲情传递对彼此的一份关切与祝福,这才是这个传统节日的初心与核心,我们切不可舍本逐末,忽视了最该珍视的情,冷落了最该亲近的人。

  有一种温情叫陪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回归春节团圆与亲情的文化初心,放下手机,暂别屏幕,融入亲情,与亲人们一起,好好过年。

                                                                       春来吃春卷

    在传统饮食习惯中,能够流行无数朝代、横跨近两千年历史的小吃可能不多,但春卷一定是其中之一。春卷,始于东晋叫春盘,盛于唐宋叫五辛盘,北方人叫春饼,南方人称春卷。各地因为饮食习惯不同,也许会有馅的区分和春卷皮的大小厚薄之别,但立春吃春卷,已渐渐衍生成人们在春天的一种寻常习俗。

  立春为什么要吃春卷,祖国医学其实很早就给出了科学解释。春天万木复苏,阳气升发,而春卷的诞生,正好体现了“顺势而为“的养生观。著名诗人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佐证了春卷自古以来的流行。而明代李时珍则把春卷的内容概括得更详尽,说“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谓之五辛盘”,其间的五样蔬菜都具辛荤之味,春天食用后能帮助人体升发五脏之气,而且大鱼大肉后特别揩油解腻,助人洗涤肠胃,振奋精神。

  春卷是一道寻常小吃,但吃到刻进记忆里的春卷却已久远。小时候,小伙伴们常常在铺满青石板路的老街上捉迷藏,街道两旁有刚刚冒出花骨朵儿的红梅,街沿和地上散落着年三十炮仗燃放后碎裂的纸屑,似乎还含着淡淡的硝烟味和隐隐的欢闹声,小伙伴们跑到街口时就会看到始终保持一个姿势正在做售春卷的王奶奶。

  王奶奶已是很有些年纪的人了,最显眼的就是那双小脚,小到就像我们的小巴掌似的,却一点也不妨碍她的灵活。看见我们一帮小屁孩像蜜蜂一样飞过来,手上捏着一分又一分的压岁钱,王奶奶便知道,这帮小馋虫又要打牙祭了。

  递上一分钱,王奶奶会笑眯眯地做出两只春卷。王奶奶面前是一大盘已事前切好的红、白萝卜丝,刀工细到每根萝卜丝晶莹发亮。她用筷子把萝卜丝夹到薄薄的面皮上,轻轻一裹,在春卷上浇上少许熟油辣子,再佐以醋、芝麻、少许酱油和芥末,一只让人垂涎的春卷完成。吃起来又脆又香又酸又辣,芥末冲得眼泪花打转,而藏在心窝子下面的胃却十分舒坦。如果吃完了站着不走,王奶奶会爱怜地为每个小孩子再送上一只春卷。

  春卷的素馅需要刀工,而制作春卷皮更要靠工夫。我们有幸见识过王奶奶制作春卷皮的过程,先把面粉用水调成稀糊状,另一边则将平底锅置于炉子上烧烫,用手把糊状的面团抓起,顺势往平底锅上一扫,不消两三秒,一张小人手掌大的春卷皮即告完成。很多时候,王奶奶会一边摊春卷皮一边唱一些儿歌,比如“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推麦谷;二十八,把面发。”或者“十四大碗打卤面,十五家家闹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总之,摊春卷皮是一种手工活,靠的是感觉,摊出的皮越薄越好,直到薄如纸张透明,这样裹出的春卷才特别入味。

  多年以后,每到春节前后,我眼前似乎总看到一位老婆婆勤劳的身影,耳畔也不时响起那一句句长长短短的儿歌,于是我就知道,吃春卷的时候,春天已然来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年味里有乡愁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