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话民间年俗

(2020-02-06 17:23:43)
    民间年的概念约在新石器时代逐渐形成,距今1万年左右,最初含义是指庄稼成熟。庄稼一年成熟一次,每成熟一次,就是一年,即“谷熟为年”。所谓过年,就是庆贺丰收的意思。古代传说中,年又是一种食人的凶恶野兽,人们利用年怕响、怕红、怕火的弱点,渐渐演变为过年放爆竹、敲锣鼓、点红烛、贴门神、贴对联的习俗。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不断进步,过年逐渐演变成了辞旧迎新的春节。

  古代过年不是在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 而是在腊日,也就是农历的腊月初八,俗称“腊八”。按照我国汉族现有的民间习俗,过年并非单指农历正月初一那天,实际上从“腊八”开始至“二月二,龙抬头”。

  “腊月初一蹦一蹦,一年到头不生病”的民谣,说明从腊月初一这天起,即有了“年”味儿。

  到了腊月初八,喝过“腊八粥”、腌完“腊八蒜”、清扫了房院后,“年”味儿开始渐浓,欢庆活动也将接踵而至。

  腊月二十三,民间称之为小年。这一天祭灶神,嘱咐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除夕夜点红烛、煮饺子、放鞭炮、家家守岁。当灯火通明迎来大年初一的日出,新年第一天的“春节”已然到来,一群群拜年队伍走街串户,拱手相拜、互致新春祝福。“初一到十五”,当属民间过年习俗最为热闹、最为集中的日子,许多古老而多彩的民俗文娱活动也在这一阶段得以展现。用历史的观点去看待传统的民间文化,其主要习俗为:

  正月初一,即春节为新年的第一天。习俗中早晨开门要先放“开门爆竹”,意即开门红。然后,出门拜年或迎送宾客。这天,传说是扫帚神的生日,民间有不扫地、不泼水、不倒垃圾的说法。不扫地是怕扫走家中的财运,不泼水、不倒垃圾是为了聚财。

  正月初二,是传统的姑爷节。姑爷们这天要陪着媳妇去给岳父、岳母拜年,但吃过午饭须在太阳没有落山前回到自己家中。民间有出嫁的姑娘大年初二不能看见娘家灯的说法,否则,娘家就要穷一辈子。

  正月初三,民间有“烧了门神纸,各自寻生理”的俗语。意指年关已闯,人们在这一天将年前所贴的门神纸都统统烧掉,开始新一年的生意了。

  正月初四,是民间传说灶神下凡查户口的日子。古时这天都是户户闭门、店铺停业,不许出门,专门在家坐等,生怕人一时不在家灶王爷没看见,把自己的户口丢下。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间有吃饺子的说法。有的地方赶在天不亮就开始摆好面板、切菜剁馅,一边剁一边嘴里念叨着:“剁,剁,剁小人,剁得小人出不了门!”其意是期望在新的一年里多遇贵人,万事顺畅 

  正月初六,是民间流传的送穷日,即送穷鬼,这天,人们要给穷鬼准备好绑扎纸糊的车船、干粮,焚香祷告其要沿着大路好好前行,其愿望是想让它带走以前的穷苦、迎接美好的生活。

  正月初七,是民间俗称的人节,即人类的生日。传说汉族在人节有吃用七种不同的蔬菜做成的“七宝羹”的习俗,吃后可以治百病、驱邪气;有的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面条、“捞鱼生”的习俗。前者寓意健康长寿;后者寓意步步高升。

  正月初八,是传说中的谷子的生日。这天,民间有顺星、放生祈福的习俗。在当日的白天,放生家养的鱼、鸟,晚上等星斗出来后,则对天举行祭祀,以求新的一年稻谷丰登。

  正月初九,是传说中玉皇大帝的生日,即天日,也叫天公生。这天,人们摆上鱼肉和仙桃、饺子等面食,祭祀玉皇、祈求赐福。”

  正月初十,是传说中石头的生日,也是老鼠嫁女、娶亲的日子。民间习俗称,当天不能动用石头制作工具,要进行有关祭祀活动。一是怕石头不高兴伤害庄稼,二是怕惊扰了石头缝里的老鼠而祸害房屋。

  正月十一,民间相传是岳父宴请女婿的子婿日。这天,岳父用初九给玉皇大帝过生日没吃完的食物来宴请女婿。一是娘家“借花献佛”省了花销;二是也让女儿、女婿尝尝供品,沾沾仙气。

  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也叫上元节、灯节,是庆贺新年的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春节欢庆活动的点睛之笔。在这个欢乐的日子,人们以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观彩灯、舞狮子、耍花会、扭秧歌、踩高跷等形式把团圆、喜庆、吉祥的民间年文化推向高潮。

  在过去,由于冬闲时间长,所以人们不过了农历“二月二”,这个“年”就不算过完。民间把“二月二”视为 “龙抬头”的日子,古称“中和节”。相传,这一天上界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问计民情,老百姓恭敬地过好这个日子,农事季节才能风调雨顺福祉万民。“二月二”又叫春耕节、农事节,据说,这一天经过冬眠,百虫苏醒。人们从此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

  古老的民俗,就是老百姓的精神寄托,虽与新时代的世界观和生活方式早已格格不入,但追其初衷,都是祈盼:诸事顺遂,生活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诗意端午
后一篇:鼠年说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