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光阴”能用“寸”量;冬日残荷
(2020-02-04 21:37:49)
|
|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为什么“光阴”能用“寸”量呢?这里的光阴用寸来计量,是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测日影定时刻的计时仪器——日晷。据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一般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度,用来表示时辰。晷针常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日晷需在阳光下使用,晷针的日影指向晷盘的哪一位置,便可知道是哪一时刻。遇上有风雨的日子,日晷就不方便使用了。“寸晷”指一寸长的日影,借指小段的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一寸所耗费的时间。
古代诗文中常出现“寸阴”“寸晷”“分阴”等词语。如贾岛的“寸晷不相待,四时互如竞”等。唐末诗人王贞白,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书时,曾写下《白鹿洞诗二首》,其中有“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句子,这也是“一寸光阴”的最早出处。
冬日残荷
冬日的午后,我独自漫步在河边,节气已经到了冬至,河面上早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站在岸边放眼望去,冰面上空荡荡的,空得只剩下一片片枯萎的荷叶与干瘪的梗茎,在寒风中飘来荡去。
很早就知道这条河的荷花在本地是颇具盛名的。夏季,蜿蜒了三四里的河道里,碧绿的荷叶像一只只小舟浮在水面上。而聘婷的荷花立在荷叶之上,淡粉色的花瓣儿犹如少女的裙摆。清风拂来,一朵朵出水芙蓉舞姿摇曳,真像诗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感觉。而现在,荷花盛开的场景早已成为历史,只留下这些枯萎的残梗,稀稀拉拉地散布在冰面,干枯的荷叶和败落的莲蓬半埋在冰层里,给人一种颓败的感觉。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赞扬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把它称为花中君子。但荷花骨子里那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节,动力来自
哪里呢?此刻,我终于找到了答案!眼前这些枯萎的荷叶不就是它奔腾的热血,干瘪的梗茎不就是它们的铮铮铁骨吗?
阳光下,这些颓败的残荷尽管往日风姿不再,尽管满目疮痍,可它们依然一根根、一片片倔强地挺立着。就像沙场中浴血奋战的勇士,高举着猎猎的旌旗,紧握着闪光的刀枪。即便萼残瓣落、香消玉损,却还有莲子烁烁其华,留芳不凋。残败的叶子尽管失去了昔日的光华,然而那裸露的筋骨里,透着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高傲。
冬日的残荷,用自己宁折不弯的身躯告诉世人,枯萎绝不是生命的结束,更不是意志的消沉,而是在暂时的休息中积蓄力量,孕育新的生命。等到来年、等到艳阳普照大地时,它们又会吐绿开花,亭亭玉立、随风起舞,高雅纯净地立于清洌的水中。
我相信,在冬日每一个读懂残荷的人,投递给残荷的目光,永远不是不屑或者鄙视,而是一份深深地敬意……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