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年味
(2020-01-30 20:43:20)
|
|||||
天津是个移民城市,来自晋鲁浙徽等地的移民带来了各地的民俗及生活习惯,使得天津卫的民间习俗更加丰富多彩。尤其是年节习俗,兼收并蓄了各地的过年习俗,显得更加浓厚、热闹。
一、春节名称的来历
据史料记载,中国人在每年农历的岁首要庆祝新的一年来临,这个习俗延续了近4000多年,但由于各个朝代对这个佳节称呼不同,如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二、过春节可分几个阶段 为了过好春节,通常从岁尾冬闲的时候就为春节做准备。如采办食物、制作新衣、排练社火、打扫房屋等。因此从岁尾的腊月初八始至腊月二十三为“备年”阶段;从腊月二十四始至除夕是“忙年”阶段;从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至正月十五前后称为“闹春”阶段;一直到正月二十五“填仓”,整个春节的欢庆活动才告结束。 三、各个阶段的主要民俗活动
腊八日,民间在那一天夜间要“捻豆”,天亮之前要煮好腊八粥。早起的人们互相问候“缘儿喽”“缘儿喽”,表示要互相结善缘,各家都会在门前把腊八粥分享给街坊四邻,尤其是孩子们。这一天,各年货市场都要正式开业,民间谓之“出全街(gi)”。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民间谓之“过小年”。晚间,各家家长主持祭灶,供品为糖瓜、香锞、草料和清水一碗
从腊月二十四到除夕,则进入“忙年”阶段。民谚有云:“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