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欧行杂记;香樟树下的童年

(2020-01-30 10:06:12)
分类: 散文随笔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登临不少华夏胜景后,就想领略一下异域风光,西欧就这样被我放进了旅程。

    奥地利除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举办过冬奥会的因斯布鲁克同样值得期待。轻轨电车缓缓驶来,仿佛置身旧上海。城市的节奏怎一个“慢”字了得,悠闲行走在纤尘不染的街道,所有杂念似乎都烟消云散。端详八百年历史的“黄金屋顶”,被廊柱那些巧夺天工的花纹和浮雕所吸引时,竟觉得和北京古长城的浮雕有些许相像。

    镶嵌在德国慕尼黑的玛丽亚广场,有“城市客厅”之誉,各种集会定期举行,一场小型演唱会刚刚开场。我们吃着晚餐和外国人同看世界杯时,不时遭遇好奇的目光,仿佛来自中国的“老外”也有点看头。夜晚来临,月亮并没有传说中的圆,倒是街上人群不减,那些金发碧眼的人衣着“惊艳”不说,还不时做着些于我的认知来说略显“出格”的动作,原来他们在赴一场“gay party”。街道上瓶瓶罐罐一片狼藉,看来人家“文明的街道”也是要分时段的啊。

    清晨漫步在罗曼蒂克大道上,呼吸着从阿尔卑斯山麓吹来的微风,沿街直行,最佳度假胜地福森小镇迎面而来。草织如毯,平铺高山,牛羊成群,低云飘浮,心旷神怡之感溢上心头。远处阿尔卑斯山的雪白皮肤和福森式草甸的绿色皮肤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到福森,自然要去令无数女孩心心向往的梦中城堡新天鹅堡,这是德国的象征。众说纷纭的传闻,给这座经常云山雾绕的建筑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爬山的过程近两小时,母亲一直在惬意地拍照,丝毫不觉得疲惫,说是归功于诗情画意的风景所带来的美的享受。抵近俏立山头的天鹅堡,放眼四望这一幅世间罕见的水墨山水,忽地感觉,福州的鼓岭也有着相似的美、和谐及生命力!

    卢塞恩湖是瑞士联邦的发祥地。站在延伸的廊桥上,两岸建筑、尖角水塔、墨绿山丘,以及蓝天白云,尽收眼底。品尝着瑞士闻名于世的巧克力,我脑海中冒出了“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之句,用中国古诗词来描绘外国景观也是恰到好处。街头卖艺者个个拿出十八般武艺,引得路人纷纷叫绝,他们对中国功夫的痴迷只怕远甚于我们。

    法国是“浪漫”的代名词,位于法德边境的科尔马把“浪漫”诠释到了极致。这座中世纪风格的小镇,是《最后一课》故事的发源地。清清的河水荡涤了浮躁的尘埃,一座座小木屋在萨克斯的吹奏声中,吐露着古老文化的芬芳气息。梧桐树叶在阳光的照耀下如金子般灿烂,随风欢舞。在长凳歇息时,几只白鸽落在身旁献歌,仿佛它们也能感知来自中国游客的友善。

    也有不和谐的插曲。第一站在意大利威尼斯,就有同行者遭遇抢劫,一层阴影如影随形,不由自主地让人称道国内的安全。回国时抵达机场,又有同行者托运的行李不翼而飞,不禁让人对发达的西欧只能欲说还休。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回去且珍惜身边风景。


香樟树下的童年
  

  童年,我住在一个四合院里。

  严格说来,它不像北京四合院,按理四围应该是封闭的。它则不然,格局特殊。两头是通的:一头的门,连着操场,一头的门通往溪坦。

  四合中的一堵墙体,将南北背靠背的两溜房,分隔出一个个不足10平米的小间,供教师歇脚。靠北墙的一边有两门稍大的房间,靠西围墙,我记得第一间住的是一个年轻美女老师,叫什么竹林的,是个下放“知青”,圆脸、短发、蛇腰,眼睛特大、特水灵,声音细柔,漂亮干练,是我年少眼睛里的“西施”。挨着是教数学的冯大师,本土人;再过来,几间是给一个朱姓大户住的,夫妻占一间,一双儿子占一间,还有一间当作伙房,烧吃用的。靠西从墙根绕过去,里面住着当过兵叫什么“泠清”的,还有两个让我十分佩服的高手,一个姓朱,瘦高个,懂无线电会开拖拉机的;一个戴深度眼镜,斯文,是个老学究。

  靠西的操场不大,跑道周长还不到200米,是不够标准的田径场,旁边有一篮球场。

  再往西,在操场的西南部,矗立着两株高大的千年香樟,绿叶飞云,亭亭如盖。我和小伙伴常来此间玩耍。一遇风吹,还能听到香樟老枝咔杈咔杈的响声,弄不好还会从高空坠下一两枝枯樟条,浑然不知地打在你身上,倘不巧打在你脸上,会留下灼痛的细纹;如遇雷电天气,那更不得了,整根的大树杈也会噼里啪啦地往下掉,路过此地,唯恐躲闪不及,那圆嘟嘟的香樟子滚满一地,是天然的“武器”,小伙伴拿它当“子弹”飞来飞去,让子弹飞吧,它是我少年时最强烈的想象。

  走过硕大的两棵香樟,进门便是校园,呈“凹”字型布局。记得我上过课的教室有两处,一间在西头,一间在东头。如今我处的学校,也一下在西,一下迁东,不正奇迹般验证着我的“命数”吗?学校几经辗转,才尘埃落定在投资2.3亿面积240余亩的光南路1588号新址。

  我的成长与操场有关。在这里,我与小伙伴玩耍,追逐嬉戏,学会了滚铁环、打篮球、跑步、跳远,最令我骄傲的是在父亲一手调教下学会了骑自行车,且是当年不可多得的“永久”。

  鬼使神差,事隔多年,事出有因,因为与操场的特殊缘分,我回到操场,又与它朝夕相伴了365个日日夜夜。再度重相逢,我还把一场夺冠的球赛放在了操场上高高的司令台。前两局我将对手轻松拿下,到第三局我故意放水,让对手打成平手后,我一度遥遥领先,等到最后搏杀的几球,我又开始漫不经心,到最后连失数球,对手赢了我。看对手洋洋得意,他哪里知道这是我欠操场许多年的情。在这片操场面前,我哪敢与之争高低,操场,永远是第一的,“第一”永远是属于我的。

  一天后半夜,大雨滂沱,在梦里,我清晰地记得自己靠在操场西边的香樟树上浮想联翩……樟树下的操场,是我年少心中的“马背”,更是让我无限驰骋的那一片辽阔的草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