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忙年”;一元复始说元旦;昂首阔步跨新年

(2020-01-23 07:09:06)
分类: 散文随笔

春节“忙年”

 

    

    腊月二十三,民间俗称小年,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要开始“忙年”了。“忙年”是春节的年前习俗,而小年是年前习俗的开始,民谚“腊月二十三,掸尘扫房子”,就是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扫尘迎接过年。

    小时候,勤劳的母亲爬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除尘打扫卫生,把房前屋后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都细细清扫一次。平时做事不多的父亲也不再偷懒,配合母亲清洗锅碗瓢盆。而旁边的瓷盆里,一定浸泡着刚刚拆换下来的衣衫被褥。唯一冒着热气的是小木盆,在热水里边搓“垢甲”边直呼冷啊冷的就是少不更事的我和弟弟。大人们的辛劳里充盈着对来年幸福生活的憧憬,而小屁孩的我们满脑子想的却是穿新衣“打牙祭”。

    从前日子慢,没有今天这么多浮躁,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也做得很有仪式感,也很容易满足。家里家外干干净净,衣衫虽旧也是干干净净,仿佛人的精气神也随着小年的到来陡然提升。直到今天,我还能想起母亲笑眯眯的样子,她总是一边做事一边念叨:“扫尘扫尘,扫穷除晦,消灾避邪,纳福迎新!”

    祭灶神是小年另一样不敢马虎的习俗。小时候,家家户户灶台墙上大多贴有庇佑平安福运的灶神像。每到腊月二十三,打扫得特别干净的灶台前,一定摆满了供奉灶神的糖果、酒肉。大人们虔诚地祭拜着灶神,只有小屁孩们的我们,眼睛随时偷偷瞟着糖果,这时父亲就会话里有话敲打说:“在灶神爷面前不可放肆。灶神爷管什么的,告状的,平时把每个人的善恶功德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就去天上玉皇大帝那儿告状,做得不好的人就会被降罪受累。古人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说的正是这个理。”听得我们一惊一乍,一点不敢造次。

    当然,小年最大的满足还是口福。忙碌了一天的父母,会把灶台上熏得红亮诱人的香肠腊肉取一点来煮上,屋子里升腾的香味让肠胃十分享受,年味在此刻变得特别真实。酒杯满上,父亲双手捧放在爷爷的面前,只见爷爷把脸朝向我们,年复一年开始“数落”父亲:“小时候你父亲调皮,有一年小年让他去买酒,结果半路上遇上一帮不懂事的小玩伴,你一口我一口就喝去了三分之一。你父亲交不了差,脑子灵光一动,悄悄用河沟里的水灌满,回家我喝了不是味,还以为老板卖的是假酒!”

    一屋子都是笑声,小年夜的快乐也就在笑声中慢慢度过。小年之后,“忙年”的习俗还将继续。腊月二十五,做豆腐,过年吃的;腊月二十六,割刀头,祭拜祖先的;腊月二十七,洗疚疾,洗净全身免得生病;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过年蒸煮面食……这样的“忙年”习俗一直要延伸到除夕之夜。

    几声鞭炮入窗来,讶觉新春序幕开。小年又至,一番“忙年”之后,万家团圆的新春佳节已在眼前。


昂首阔步跨新年

 

轻盈如蝶的雪花飞舞在岁末的天空,仿佛扯碎的旧岁年历,飘落在光阴的驿站,那是2019 年留给我们最后的身姿。时光荏苒,年轮的渡船穿越三百六十五个日月。不知不觉中,旧的一年大门徐徐关上,新的一年2020 就这样飘然而至了。

岁序更迭,万象更新。新年是一个自然的轮回,也是一次生命的重逢。新的生活,新的起点,新的心情,新的人生……新的一年将承载新的希望,新的一年将书写新的辉煌。置身在这新年的第一天,沐着春光,浴着东风,思绪万千,心潮涌动。回顾过去这一年的足迹,有多少追求萌发了新绿的嫩芽;有多少憧憬,凝成了缤纷的花雨;有多少努力,酝酿了醇香的果实;有多少梦想,绘就了斑斓的图画;有多少成功与失败,谱写了新春开篇的颂歌!走进新年,放眼未来,我们信心百倍,砥砺前行,在新的一年迈开新的步伐。

大街小巷、车站码头,到处是匆忙奔走的人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春花烂漫的笑容,欢乐的气氛如潮水奔腾。迎接一个新春天,他们忙碌却快乐着。贴起红红的春联,挂起红红的灯笼,敲起喧天的锣鼓,举起庆贺的酒杯。爆竹声声脆,人间新桃换旧符。一对大“福”字传递的是情意,一句“新年好”送上的是祝福:春满人间,人间处处皆春意。新年伊始,就请带上我的、你的、他的祝福,以无比的快慰与豪情,阔步走进新的一年!

踏着时代的节拍,怀着喜悦的豪情,我们倾听到春天的步履,正透过绽放的红梅向我们翩然走来。新春的雪花摇曳着春姑娘的微笑,温温柔柔飘落在窗棂。雪飞雪舞,飞舞出天地间蹁跹舞动的诗篇。雪飘雪落,飘落着人世间岁月的尘埃。循一缕典雅的幽香,是谁踏雪而来,在雪野上留下清丽隽秀的诗行,梅与雪的故事将成为永世的传奇,踏雪寻梅,只为亲朋好友送去新春的第一声祝福。面对这温馨而美妙的时刻,人们讴歌春天的声音铺天盖地,在每个人的心灵奏响着那温暖如春的圆舞进行曲。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不经意间,春天的气息已蓦然飘来,温暖的阳光普照演绎着动人的画面!大地春回,焕然一新,轻风拂面、杨柳吐丝,鸟语花香、蜂喧蝶闹,奇山叠叠、绿水盈盈,冷清和孤寂早已无影无踪。我爱春天,不只因我出生在春天,更因她让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神奇和伟大。春天,是个播撒希望的季节,是新的开始,新的收获,新的力量。“一年之计在于春”,千百年来,正是无数春天的梦想,成就了无数美好的希望。

站在2020 的蓝图前,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充满激情,我们的生活天天向好,充满阳光。但是前进路上有曲折,也有荆棘,这就需要我们敢于迎难而上,用奋斗点亮盼望之光,让进取丰富人生梦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今天的奋斗必将成就明天的荣光。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画师,只要我们轻轻挥舞起画笔,好好去描绘,所有的美丽在这个季节里不再是传说,心仪的愿景将在这个季节圆梦;梦想的幸福将在这个季节实现;爱情的花朵将在这个季节更加芬芳诱人……轻盈如蝶的雪花还在天空飘舞,那是新年洁白的请柬在邀请我们开始新的征程。跨进新的一年,让我们记下美好与幸福,振作起来,在这澎湃激情的春天圆舞曲敲响之际,把久积在内心的烦恼与不快,郁闷与抱怨,都抛随寒风去吧。

让我们张开双臂,闭上双眼,用心去倾听这美妙动人的新春旋律,迎接那属于自己的人生春天!

一元复始说元旦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的开始;万象更新则是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一番新气象。而元旦是指新年的第一天。

从字面上看,元为首,旦为晨,元旦就是每岁第一天的早晨。为什么把这个节日称为元旦,而不叫元日或元夕呢?

这与我国上古时的习惯有关。当时习惯于以晨旦作为一天的开始时刻,元旦自然就是一年中第一天的第一个时辰。人们寄希望于新的一年,期待着新年的来临,故以元旦为名进行庆祝。

既然元旦是新年第一天的意思,那么,由于农历和公历的区别,便有两个“元旦”。春节实指农历的元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农历新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后,改用世界通用的公历,才将旧历的元旦改称春节,将公历的1月1日改称元旦。

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元旦》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即正月一日。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说得更明确:“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一年分春夏秋冬四时,以春为始;每时分孟仲季三个月,以孟月为始;每月有29或30日,以一日为始。所以正月一日为三元之始,也即每岁的第一天。因此,人们加以庆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据记载,夏朝时以平旦为一天的开始,商朝以鸡鸣时为一天的开始,周朝时以夜半为一天的开始。至秦汉以后,才统一改为以夜半为一天的开始。平旦指黎明时,实指寅时,为3点到5点;鸡鸣为后半夜,实指丑时,为1点到3点;夜半实指子时,为23点到1点。战国时期提倡夏时,以平旦为日始,将一年的起始时刻称为元旦,一直习用至今。显然,元旦的原意是指元旦那天的开始时刻,即新年与旧年交接的时刻。现今人们说的守岁,就是等候元旦时刻的来临,所以深受人们重视。

由于文化传统与风俗的差异,不同时期各民族对岁首也有不同的认定。夏朝以农历正月为岁首,殷朝以农历12 月为岁首,周朝以农历11月为岁首,秦朝以农历10 月为岁首。换句话说,我国古代的元旦曾经选定在不同季节,夏朝时选在初春,殷朝时定在寒冬腊月,周朝时在冬至前后,秦朝则在初冬。

元旦来临,人们常以贺年卡相赠。

我国古代上层士大夫阶层也有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那就是古代的贺年卡。

那是用梅花笺纸或专用红色硬纸制成的卡片。大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上投贺人姓名和地址。有明代才子文征明《拜年》诗为证“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