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心情。
我们在闲暇之余,在身心放松的周末,会兴冲冲地往家赶,因为家里有和睦的家人,是你幸福的港湾。回到家里,一家人坐在一起,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遨游在书海,其乐无穷。这就是一种怡然自得的读书的心情。
周末也许是恋人最盼望的时刻,他们可以徜徉在林荫道、相聚在咖啡屋,细细倾诉衷肠,然后坐在一起,静静地翻看自己喜爱的书,与深爱的人一同沉浸在美好的阅读中。这是一种只可意会的读书的心情。
读书,是平常人的一种心情。不论财富,一灯如豆,四壁清辉,八方天籁。心情如花,一本书在手,品茗,托腮,凝眉,就像呼吸家书的温馨,悠闲地展读遥远的心灵,字字句句流淌着秘而不宣的心曲。心情好起来了,读好书起到一种养生的作用。
古人把书比做书香,把读书人家比做书香门第,把读书人比做香艳书生。但是,今人却不知书香几何,书香哪里。尤其是女子,更难和书香连在一起。因为女人有粉香、花香,还有美酒之香。
现代女人多为粉墨登身,香水喷人,似乎各种化妆品和淑女形成统一战线,互通香气,大概古今女子都与香字结下不解之缘。车叫香车,扇叫香扇,住房叫香闺。女人们以香为荣,以香为美。
单有粉墨之香,还香不到家。现代人招待访客以酒为佳酿,故而喝得香槟、啤酒的女郎,透过一口酒香,微醉时脸呈酡红色,现代派,让人一看回味无穷。于是更多女子变身酒女郎,有人投拜为酒香女郎。
一日,登山观景,一路爬山,劳累洒汗,终于上得山来,抬头见山顶一凉亭端坐素身女子,手端书本,细细阅读。山花烂漫,绿山如茵,美人如玉,不管山风袭来,不管小鸟飞过,女子心如止水,静静读书。这时我深吸一口山风,闻到了读书女子的书香。尤感景美人美书更美。读书,让人换了一种心情。
虽说现代人心求物流,粉香墨,品香酒,香易薰人。但我更爱读书女子的书香。读书虽说是一股看不见的书香,到底于人理性,给女人以内在之美,内在之香,让人感到读书女子的高贵气质。说到底我是更喜欢她的积极上进,若说书香薰人,那是觉得读书女子的精神品位提高了,让人“闻”到了她的书香之美,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人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收眼底。读书,等于在神秘的文字中仰望星空,观沧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况味。
希望每天好心情,还是读些书吧。你将人生有益,其乐无穷。
|
对一个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虽然阅读不分季节,但这并不表明就不在乎季节。比如对我来说吧,春天的阅读是最为看重的,也是在四季阅读中最不可缺少的。
年少时曾在乡村生活,许多同龄人年年盼望新春佳节,为的是能添一件新衣,能吃几顿好饭,能放几串鞭炮。可对我来说,这些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我所关心的是,能否在新春里购买几本连环画和几本文学故事书。可在饥馑的年代里,这的确难为了父母,毕竟这意味着他们要比别家的孩子支付更多的费用。于是实在没办法时,我就劝说父母只买新书不买新衣,其结果是小伙伴们大都在新春里喜气洋洋地穿上了父母买来的新衣,而我则身穿旧衣却在新春里如醉如痴地阅读父母买来的新书。这样一年又一年,等到我在乡村完小“农村附设初中班”毕业时,我的大木箱里竟然已经存放了上百本连环画和三四十本文学故事书。可以说正是这些图书,在一年又一年的春天里,温暖了我的身心,也启发了我的心智,最终还给了我最好的回报:顺利考进县城第一中学读高中。
在县城读高中三年,尽管课程多,学习紧张,但每年春季,我还是尽可能地从学校图书室陆续借出一些优秀文学图书。而阅读这些文学作品的地点,也大多是在校园之外的广阔田野。常常是在暖暖的春阳下,靠着一个金色的稻草堆,闻着稻草的特有芳香,一旦打开手中的书本,往往一看就是大半天;要是在星期天,实在看累了就依偎着金色的稻草堆午眠,让自己在睡梦里与书中人物尽情交流与互动……多年之后的今天,我都认为那是自己所经历过的最美好的春读时光。
高中毕业再到大城市继续求学的几年间,尽管没有了到田野春读的条件,但我还是尽可能地选择校园的某个春阳暖照的角落,静静地享受我的春读时光。而我的许多同学呢,他们只将春天当作或恋爱、或出游的最好季节,以至忽视了可能的春读,自然体会不到春读的美好。
转眼几十年过去,至今虽为面朝书海的一介书生,但始终喜在有书,乐在阅读。每年的岁尾年初,我总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准备好几本新书,然后满怀喜悦地踏上美好的春读旅程……
其实,对一个想阅读的人而言,要“春读”起来并不难,因为春天里我们并不缺少精力和时间。问题在于我们总是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放在那些自认为重要、其实并非真的那么重要的许多事情之上。
在我看来,春读因有自然环境的辅助,比如阳光妩媚,大地温暖,万物复苏,让人充分感受到岁月的静好与季节的迷人,阅读也因此容易变成“悦读”。此外,春读还有季节本身的导引与促进,进而让人明白:春为四季之始,一切可以从头开始。故而对阅读者来说,对春读寄予厚望和抱有热情,自是情理之中。
清人朱锡绶曾在其《幽梦续影》中这样写道:“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无可疑问,在到处“图快求新”而充满喧哗与躁动的今天,“不浊”已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了。当越来越多的人,随着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而变得日渐麻木乃至不知所措时,我却因为每年的“春读”反而能使自己的生活节奏变得愈来愈慢,进而享受到生命应有的闲适、恬淡、轻松、惬意与从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