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落榜名人

(2019-09-22 18:22:23)
分类: 知识窗
古代落榜名人


古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但是顺利通过科举考试的是少数人。毕竟在考试中,除了实力,还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在“落榜”的读书人中,依然有不少获得了不凡的成就。

孟浩然 未考取功名 隐居鹿门山

孟浩然(689—740),生于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的书香世家,唐玄宗开元年间孟浩然科举落榜,加之仕途困顿,后不媚世俗,修道归隐终身。孟浩然留下了诸多著名的诗篇,被誉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孟浩然的“功名”之路非常坎坷。孟浩然年轻时隐于鹿门山,一心苦读诗书,弱冠之后,辞亲远行,广交八方朋友,拜见公卿名流,以求有取士的机会。开元十二年(724年),因唐玄宗在洛阳,孟浩然便前往洛阳求仕,却一无所获。

两年后,孟浩然从襄阳出发去扬州,途经武昌,与小他12岁的李白约好在武昌相遇,两人在短短的相处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分别时,李白在黄鹤楼作诗为孟浩然送行,写下了千古名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开元十五年(727年),快要40岁的孟浩然,第一次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然而,那一年,孟浩然科举不中。就在这一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

据《唐摭言》中记载,科举未中后的一年,孟浩然游长安,王维想推荐他做官,可是一直没有机会。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返回襄阳鹿门山隐居。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当时有一位很有名的伯乐韩朝宗,人称韩荆州,李白曾在《与韩荆州书》中写道:“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韩荆州曾向朝廷推荐崔宗之、严武与蒋沇等人。

韩朝宗约好了孟浩然一起去京师长安,孟浩然正跟朋友喝酒,家人催促他说:“别喝了,你跟韩先生约好的,你们不是要去长安面试吗?”

孟浩然说:“都已经喝成这个样子了,还管他呢。”真性情的孟浩然错过了又一次入仕的机会。

近一百年后,与孟浩然有相同经历的诗人张祜不远千里到襄阳参观孟浩然故居,并写下了《题孟处士宅》:“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

李贺 因避讳而被迫远离科举

说起科举不仕的原因,不外乎成绩不够,不过,对于才华出众的唐朝诗人李贺来说,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他因为“避讳”而远离了科举考试。

李贺(791-817),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李贺先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他属于唐宗室的远支,因“皇室后裔”身份,他常被称“唐诸王子李长吉”。

李贺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才智出众。21岁的李贺参加河南府试,并一举考中,年底赴长安应进士科。可是“阖扇未开逢猰犬”,麻烦来了,竞争者认为李贺父亲李瑨肃名字中的“瑨”与“进士”中的“进”字音同,而犯家讳应避讳退场。按当时的规矩,考生若发现试题中出现祖上的名字,便要告假说肚子疼,退出考场。李贺仅仅因早逝的老爸的名字而不能参加考试。

一年后,李贺因病辞去职掌祭祀的九品小官奉礼郎,回到了老家。4年后,27岁的李贺郁郁而终。

尽管一生短暂,在生前没有考取功名,但并不妨碍李贺在诗歌上的成就。李贺给世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等千古佳句。后来,他与李白、李商隐合称为“唐代三李”。晚唐李商隐、杜牧都曾为他写序作传。光化二年(899年),李贺亦被追赠为进士。

唐伯虎 被“考场舞弊案”冤屈的一生

要说科举经历坎坷者,不能不提唐伯虎。唐伯虎,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按照天干地支,这一年是庚寅虎年,他在家排行老大,名唐寅,字伯虎。

唐伯虎16岁参加秀才考试,29岁参加应天府试,考中第一名,后人也因此称他“唐解元”。30岁赴京会试时,他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

当时,唐伯虎赴京参加会试,路上巧遇江阴“富二代”徐经,两人一见如故,结为莫逆之交,一同赴京赶考。

徐经、唐伯虎到京后,两人多次前往礼部侍郎程敏政家“蹭饭”。程敏政为当年的主考官。阅卷时,阅卷官梁储拿着唐伯虎的文章给程敏政品评。程敏政读完后也觉得文章写得十分精彩,情不自禁地说:“只有徐经、唐伯虎文章最好”。结果,这句话被平时忌恨程敏政的华昶听到,华昶启奏孝宗皇帝,称程敏政利用职务之便,受贿泄题。

孝宗皇帝着令彻查,于是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被关入大牢。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问,招认收买程敏政的家童来获取考题,并将试题泄露唐伯虎。后经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的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孝宗皇帝下旨“平反”,将程敏政、徐经和唐伯虎释放出狱。唐伯虎因为此案,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经历这场不明不白的“牢狱之灾”后,唐伯虎自然也对科举心灰意冷,他以卖画为生,其才华声名远扬。

这些变故让唐伯虎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家。唐伯虎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值得一提的是,唐伯虎的真实生活却并不像影视剧中所描述的那般风流,更没有“点”秋香。36岁时,唐伯虎在苏州桃花坞购买了一块地产取名“桃花庵”迎娶沈九娘,或许因为这个名字的原因,后人才说他有九妻。

蒲松龄 因考试失误而被取消资格

蒲松龄(1640-1715),生于山东省淄川县(现属淄博市)蒲家庄,父亲蒲槃因科举不第而弃儒从商,赚得相当丰厚的家产后,仍不能忘怀于光复门庭,于是弃商归田,教书教子。

蒲松龄9岁开始读书,19岁初应童子试。不过,此后蒲松龄在科场奋斗数十年,届届都不中。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秋,山东乡试正式开考。号舍内,年届48岁的蒲松龄奋笔疾书,写满了好几页。古代科举考试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必须按照页码顺序书写,不巧的是,蒲松龄匆忙间竟漏了一页未写,后来他发现时,自己被吓得魂魄出窍,“惊损六叶连肝肺,唬坏三毛七孔心”。在当时越幅(俗称跨页,页码不相连接)须受处罚,甚至被黜落。蒲松龄也因越幅而被取消考试资格,还被张榜公布于世。此后,蒲松龄在家著书立说,晚年留下了一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聊斋志异》。得到当时主政山东的学政施闰章的称赞,“观书如月,运笔成风。”自此,蒲松龄声名大振,书未脱稿,便在朋辈中传阅。蒲松龄72岁时,被破例补了个贡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