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纳凉》赏析
(2019-06-23 22:03:47)分类: 诗词天地 |
在古代,人们把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古人说,在夏至到来的时候,雄鹿的鹿角开始脱落,鹿角是阳性之物,到了夏至,鹿角感阴气脱落。知了也开始声声地叫着夏天。知了为什么叫呢?古人说,雄性知了也是因为感受到了阴气的到来而鸣叫,而半夏,则是一种阴性的药草,在仲夏的时候,半夏开始长出来。
宋代秦观的《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炎炎夏日,纳凉便是人们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儿。现代人纳凉消暑的方式多样化,风扇,空调还可到泳池畅游。那古人又是怎样避暑纳凉的呢?只见他们拿着手杖到柳树成荫的地方乘凉。一个“追”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渴望之情,也道出了气温的升高,让人不得不去寻找凉爽之地。纳凉,惬意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不知不觉皎洁的明月升了起来,从船上也飘荡出悠扬的笛声。不由得让人想到“人约黄昏后,月上柳稍头”的浪漫。风停了,那池塘中的莲花也不用随风摇摆,可以安静的绽放自己的清香。一个“自在香”,隐约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期望。
后一篇:唐代贾弇《孟夏》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