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粽子香

(2019-06-21 09:09:28)
分类: 散文随笔

端午粽子香 

http://szb.ylrb.com/tplimg/detial_line.jpg


民谣云:“五月端阳节,家家粽子香。”古往今来,粽子不仅与人们的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形成了别有情趣的粽子文化。

民间有不少粽子联,既透着诱人的香气,又富含了节日文化韵味。如“箬叶飘香,一粒尝来千古事;龙舟逐水,百桡划出四时情”“念故人,万户千家包粽子;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等。一些流传于民间与粽子有关联的轶事,则饶有趣味。如,相传清代山西寿阳有一个名叫祁隽藻的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聪明过人,在他5岁那年的端午节,母亲叫他送5个粽子给他三哥三嫂,自恃才学不凡的三嫂为了试探小弟的才华,脱口吟一上联:“五月五日五弟送五粽,好香!好香!”隽藻不慌不忙对出下联:“三更三点三嫂伴三哥,好亲!好亲!”三嫂虽然羞得满面通红,但心里却对小弟很佩服。

端午不是节气,不少地方的民谣谚语却对端午节的气候情有独钟。“未食五月粽,被褥不甘松。”意思是说,没到端午,天气还有寒意,被褥不要收起来。“吃过端午粽,棉衣远远送。”是说端午过后,天气转热了,冬天穿过的棉衣可以洗净藏到衣橱了。此类民谚还有不少,如“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等,言下之意,端午节成为冷热气候的转折点。一些端午农谚也很有意味,如,“端阳晴天,农家喜欢。”“过了端午节,锄地不用歇。”“五月初五过端阳,吃粽插秧忙”等。

粽子谜语,风趣诙谐,独具文化韵味。虽然谜底都是粽子,但谜面却大不相同,有白描的,如:“三角四棱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有用第一人称口气的,“我在深山坳里坳,相公请我去看潮,我向娘子讨把米,娘子反手缚我腰”;也有故事型的,“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今晚投河吊颈死,明朝解去入衙(牙)门”。品尝粽子的时候,回味一下趣意盎然的粽子谜语,或许会带给你一份快乐。

现在的端午微信,在浓浓的粽香中不仅传递了温馨的亲情和友情,也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丰富的文化蕴含,如,“送你一个香甜的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宽厚的包容为米,以温柔的叮咛做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的美好和5月的春天。端午节快乐!”“我是粽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裏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着给我发信息,不然黏米噎着你。粽子节甜蜜!”等等,充满了生活情趣。

小小粽子,品其色香味,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吟咏。其中清代谢墉的《粽子》诗,令人回味无穷。“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箸叶苎丝韬。炊余胀满崚嶒角,剥出凝成细纤膏。土俗清明供祀祖,诗家端午吊离骚。年年节令春徂夏,丙舍南瞻念母劳。”此诗不仅详细写了故里粽子的制作工艺、熟后形态,而且借粽子倾吐对远方老母的思念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麦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