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
(2019-06-20 09:13:37)
|
|
当火热的南风又在原野上吹起金色的麦浪,当齐刷刷的麦穗对着天空又竖起枪刺一般的麦芒,当一辆辆枣红色、深绿色的联合收割机又隆隆地在田间响起,当农民朋友愉快地开着拖拉机或者汽车直接把干净的麦粒拉回家的时候,冀南乡下一年一度麦收的场景就又来到了。
过去收麦子可不是这么简单,麦子八九分熟时,家家户户就已忙碌了起来,去几里、几十里外的集市上买回崭新的镰刀、木杈、木锨、扫帚等干活的物件,修理加固排子车等一些准备工作。之后就是赶上牲畜或者驾驶当时还很少的小型手扶拖拉机,拉起石磙去矼场,先要找一块空地或者腾出一块空地,泼些水,撒一些麦秸,然后用石磙来回轧,直到地面变得又硬又光,角角落落打扫干净,才算完成。老百姓常说“争秋夺麦”,六月天说变就变,这期间最怕下雨,弄不好麦子就会霉在地里。因此,在收割的那几天,全家老少都要上阵动手,都要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我上小学三、四年级,学校放了麦假。每天,天蒙蒙亮,父母就已出发,因为这时天气凉爽,不像大上午太阳晒得人口干舌燥、皮肤疼痛。每次在朦朦胧胧中,我就被告之,“一会起床,别忘了把馍馍放锅里,烧米汤、做饭,或者去买几斤油条,送地里”。或者又是催促“带上耙子,去把昨天拉麦子撒落在地里的搂起来,打成捆,用箩头背到麦场里,不然别人就给拾走了……”总之,有你的活干,你不能睡懒觉。到了轧麦子的时候,也要学着大人,在烈日下端着杈,把堆得高高的麦子,一杈杈摊开、挑匀,而且还要隔一会上下翻动一遍,这样麦子才干得透,轧起来干净。之后,就是耐心等着专门打场的拖拉机了。只有这时,父母才会用搭在肩上的毛巾擦一把脸上的汗珠,那肩上晒出的黝黑印迹也清晰地露出来,晒得红通通的脸也立刻变得更加红了。而我每次都是赶紧跑到树荫下,擦把汗,咕咚咕咚喝一气水,坐在高岗上好好歇一会。打完场、挑麦秸、堆麦秸、团麦粒、扬场,一个过程下来,人累得话都不想说。这其中,有些经验、技术含量的是扬场。男人用木锨把堆起混有麦芒的麦粒一锨一锨高高扬起,让风把麦芒吹到一边,麦粒落下来,自家妇女在轻轻扫去没有吹净的麦芒的过程。如果没有风或者风太小,就要等到有风,风力足够大时才扬。对风的大小,扬的高低,木锨摆动的幅度都有讲究。最后,麦子干净了,小孩撑着布袋,大人用簸箕装麦子,看着一袋袋的新麦子,大人、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笑容,仿佛一天的劳累都烟消云散了。有时,繁星满天,月亮爬上了老高,才跟着父母回到家,草草地吃口饭,就迷迷糊糊地倒在炕上睡着了。
如今,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原来需要几天才能收割完的麦子,现在用联合收割机几小时就可以颗粒归仓了。那种“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割麦、打场的辛劳已成为遥远的过去,但乡亲们当年挥洒汗水的场景如同一首恬淡隽永的老歌,永远停留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承载起儿时累并快乐着的记忆,以及缠绵不尽的乡思乡愁。
|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