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是弘扬非遗的契机

(2019-02-21 05:56:56)
分类: 散文随笔
春节是弘扬非遗的契机 

http://www.dailyqd.com/epaper/html/2019-01/23/302.files/detial_line.jpg

1月20日,北京2019年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正式启动。更加突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今年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的一大特点。其中,以“盛世古坛、创意新春”为主题的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就引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字号等产品,将传统皇家庙会与现代布置相结合,并将往届庙会吉祥物分布在园内作为节点景观,组成“生肖闹春”的景观。

(1月21日 《劳动午报》)

庙会是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应该承认,时移世易,于非遗,尤其是年轻一代,大多知者寥寥。但另一方面,非遗能延续至今,毕竟有着存在的合理性。对于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非遗仍然有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非遗与现代生活脱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宣传和弘扬非遗,春节的庙会无疑是一个契机。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非遗如今依然有着极大的魅力。庙会“引进”非遗,既丰富了节日文化生活,营造了节日氛围,也让平时“养在深闺无人识”的“非遗”,得以走进人们的现代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非遗,也有助于激发、调动民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大流量的人群,过年旺盛的消费需求,也让非遗找到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

保护“非遗”是政府主导的公益事业 。比如对“非遗”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或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由政府出资组织公益性演出。但“输血”的目的,最终是增强“非遗”本身的“造血”功能,以强健的“体魄”去重新赢得市场。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为非遗寻找和拓展市场,关乎非遗的生存和发展,而其中如庙会这样的平台,实在是多多益善。

其实,“非遗”本身就是一块赚钱的金字招牌,而且随着人们对精神物质文化需求的多元,将会有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庙会“引进”非遗,不仅提升了庙会的文化品质,也宣传和弘扬了非遗。非遗文化展演亮相庙会无疑是双赢。当然,非遗不能只靠春节的庙会“风光”一阵。非遗走进市场,重现活力,需要健全和完善长效机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古诗文里的猪
后一篇:飞雪盛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